国家卫健委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介绍相关进展。

 

据介绍,近年来,各地在实践中拓展和丰富了三明医改的内涵,形成了符合东中西部不同省情、市情的多样化的医改路径。但也有个别地方改革缓慢,缺少突破。

 

公立医院薪酬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将是下一步改革重点。

 

各地均制定借鉴三明经验实施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介绍,因地制宜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是医改的重要任务,国家层面一直推动各地强化对医改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医改推进和落实机制。

 

国家卫健委加强对三明经验的总结、提炼,提出开展药品耗材集采、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11条普遍推广的经验以及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等10条因地制宜探索的改革措施,并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等改革政策,为推广三明经验创造条件。

 

该委将推广三明经验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同步建立监测调度机制,实行季调度、年通报。通过组织各地经验交流,分享学习借鉴三明经验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同时在三明举办多次培训班,讲清说透三明医改经验的精髓。

 

目前,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制定了学习借鉴三明经验实施方案,并且结合实际进行落实。

 

个别地方存在不想学、不想干倾向

 

薛海宁称,从改革实践来看,各地因地制宜推广三明经验取得积极进展。

 

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一抓到底,绝大部分省份、地市和县都是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工作。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推进,为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些地方还在建设县域次中心和中心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群众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更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提速扩面,国家层面已开展9批药品和4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叠加省级集采,进一步让群众获益。

 

改革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在省级层面,福建、浙江等省份全面推开,地市层面涌现出浙江湖州、江苏盐城、河南周口、湖南湘潭、湖北宜昌、贵州遵义等一批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典型地市,这些省份、地市进一步坚定了持续深化医改的信心。

 

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也面临一些堵点和难点。在因地制宜学习推广的过程中,个别地方还没有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和大局高度来认识改革、理解改革、推进改革,也存在不想学、不想干的倾向。对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改革、医务人员薪酬等改革重点任务,一些地方存在畏难情绪,改革推进缓慢,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些都是下一步要着力推动解决的主要问题。

 

地方政府分享医改进度

 

发布会上,来自地方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落地三明医改的相关情况。

 

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明康介绍,该市是革命老区,户籍人口有近800万,老龄化在逐步提升。近年,该市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与2022年相比,2023年住院次均费用下降了10.1%,患者满意度上升了1.6 %。

 

2019年以来,当地投入近200亿元改善市、县、镇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条件。通过调整市管医疗服务项目价格354项,2023年该市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较2022年分别增长1.6和1.2个百分点。

 

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明岩表示,当地建立了由市县两级卫健、医保、药监等部门负责同志共同参与的“三医联动”改革会商机制,定期收集、整理、会商解决改革当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医疗服务价格既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又不增加群众负担。

 

与此同时,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引进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市级医院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和水平。2021年以来,该市新建重点专科达到了136个,全市三级公立医院疑难杂症的诊疗能力进一步提高。2023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开展中下腹部微创手术、髋关节置换术等技术、项目732项,儿科、妇科诊疗服务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治疗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

 

将确定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支付方式及标准

 

薛海宁称,近年来,各地在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三明医改的内涵,出现一批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典型,形成了符合东中西部不同省情、市情的多样化的医改路径。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统筹紧密型医联(共)体建设,强化数字化赋能医改,以基层为重点,强化服务体系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技术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使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更加符合公益性的导向,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试点省份以及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为重点,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优化医院的收支结构。

 

加快推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速扩面,形成国家集采和省级联动采购格局。针对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同类别的医疗服务以及不同的病种,确定适宜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同时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充分考虑疾病的复杂程度,细化完善政策,更好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