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国立执导,范伟、周冬雨主演的电影《朝云暮雨》,改编自真实故事《穿婚纱的杀人少女》,讲述了一个颇有些争议的故事——刑满释放人员老秦(范伟饰)服刑27年后出狱,只想娶妻生子,开启新的人生,却意外结识同样刚出狱的女孩常娟(周冬雨饰)。正如电影海报上的那一句——他求子,她求财,“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个人开始了一段各怀目的的利益婚姻。


电影《朝云暮雨》讲述了一个颇有争议的故事,这也是张国立作为导演的久违作品。


重执导筒的张国立觉得,这是一个久违的现实题材,两个角色都不是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他想呈现的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性,就像影片结尾两位主角各怀执念,但都抵不过人生无常。


年近70岁的张国立,这些年一直保持着密集的工作状态,始终活跃在电影、电视剧、话剧及大型晚会节目中,精力充沛、永不停歇。他觉得人不能与时代脱节,要时刻保持着学习的状态,“我没有一刻想过退休生活”,对张国立而言,工作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其他的顺其自然就好。


不美化主角,只想用真实打动观众


上一次张国立以电影导演身份出现在大银幕上,还是18年前电影《第601个电话》上映时。张国立的师傅是《顽主》的导演米家山,上世纪80年代,张国立做过米家山的助理导演、副导演、执行导演、联合导演,一步步完成进阶。1993年他在北影厂执导了自己的首部电影作品《闯入者》。


对于执导电影这事儿,张国立没有刻意去做,“确确实实是故事先打动我的,拍了几部电影都是这个缘由”。《朝云暮雨》中,老秦总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活好,寄希望于下一辈人,他是个孝子,三次出事都跟父母有关,他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出狱后不顾一切想求子。而常娟的执念里只有一条路,就是死。她出狱后,看似自由了,但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留恋,只有一件事要去完成,就是还完人家的债,去死。


在张国立看来,这是一个关于生与死的故事,“人生不就这两件大事嘛”。在“真实故事计划”发布文章《穿婚纱的杀人少女》的第二天,张国立团队就通过编剧去建立了联系,想把它拍成电影,之后又去洽谈故事的版权问题。


电影并不想美化两位主角,只想靠真实的故事打动观众。


故事中,老秦和常娟两个人物极具争议,张国立和编剧讨论最多的是不要去美化他们,“这两个人有他们各自的问题,不要强化命运对他们的不公平,更不要强加给观众这些东西。这个故事打动观众的力量就是它的真实性。”所以他拍摄时,有很真诚地去完成这个故事,完成人物塑造。


电影主要拍摄地在安徽黄山,早晨起来山上云山雾绕的,一会儿大雨就下来了,没一会儿太阳又出来了,给张国立的感觉是很无常,就像片中两人的人生一样,所以定了《朝云暮雨》的片名。之后,团队又提出过一些其他片名,改了很多回。但所有人看了这个故事以后,再看剪出来的片子,都觉得还是最初的《朝云暮雨》最合适。


好演员和导演之间,是互补关系


影片中有场戏:常娟出院后,老秦用轮椅推着她上一个坡,天空下着雨,风将伞刮跑,镜头升起来,常娟以植物人的状态看向天空。这是张国立非常喜欢的一场戏。


常娟成为植物人后,两位演员的一场互动戏打动了监视器前的张国立。


这场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找景的时候,团队就发现了这个景很有意思,外边是公路,进来是一个门洞,门洞后是上坡,再之后就到了常娟的家。那个楼也很奇怪,楼梯呈之字形,还允许走车子,在视觉上很有冲击力。拍摄时,黄山正值雨季,一直在下雨,雨不够大的时候就补。那天两位演员全身湿透,坐在监视器前的张国立一直想流泪。


张国立说,为了演绎植物人的状态,周冬雨特意去医院体验生活,观察揣摩了几个不同类型的植物人患者。植物人有很多种,有的毫无表情,有的控制不住自己的肌肉痉挛,而周冬雨选了一个在表演上最难的——手脚都蜷曲着,嘴角、眼睛会不自觉地抽搐。


“有时一场戏拍很长时间,拍完后她的脚都过不来,得给她掰回来”。张国立说,周冬雨下了很大功夫来塑造常娟这个人物,一直在戏里释放最准确的表演点。常娟因为从小的经历,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所以她一直很紧张,即便成为植物人,她对周边的东西也是敏感的,手脚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内心有些东西没有放下。


范伟和周冬雨,都是《朝云暮雨》中两个角色的唯一演员人选。


能够找到范伟和周冬雨来出演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对张国立来说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初期选演员时,一般会选几个,万一人家来不了,还有个备选”,但这部戏中的两位演员都是唯一人选,且两人看完剧本都很喜欢。


张国立和范伟、周冬雨之前都以演员身份有过合作,但都没有太多对手戏。


这次换了种身份合作,让张国立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在他看来,范伟是一个可以让导演完全放心的演员。片中老秦在监狱里服刑了27年,大半生一直被管束着,当他获得自由时,肢体已经发生了变化。范伟找到了这种感觉,走路的时候一直夹着手臂,不敢往两边看,这就是他常年在监狱里待着的,被管束后的一种肢体状态。“他那种状态拿捏得特别准,每场戏的人物表演依据,都非常清楚”。


张国立觉得,好的演员和导演是互补的。有时演员的表演会给这个人物一种更好的状态。


结尾解读

——地下厨房和窗户,契合了主角的人生


片中有一场老秦和常娟极致撕扯,戏剧冲突极强的戏。张国立说,这场戏范伟和周冬雨拍了三天,两个人打得精疲力竭。这场戏对这两个人物来说,是一次失控,并加速了常娟赴死的步伐。


《穿婚纱的杀人少女》全文最后一句写道:两趟死缓官司熬了过来,而这段婚姻,老秦怕是熬不过去了。张国立说,这是小说的观点,他不想要这个观点。影片的结局,张国立和团队讨论了很久。最早设想的是,在一个湖边,烟花在天空绽放,也映到了水面上。后来去拍厨房那场戏的时候,当他看到地下厨房有一扇窗户时,突然觉得这才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这扇窗户没有敞开,但也没有封死,只有这一扇窗户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与老秦和常娟的一生很契合。


事儿总要一件件办,遇到压力无需内耗


今年5月,张国立格外忙碌。除了其执导的电影《朝云暮雨》上映外,他和王刚、张铁林“铁三角”合作的都市情感剧《老家伙》开播;由他执导,全外国演员、全中文对白的《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话剧在成都开启第二轮巡演。


其实不光这个5月,忙碌一直是张国立的工作常态。去年,他主演的《坚如磐石》《我爸没说的那件事》《普通男女》三部院线电影上映,还有一部网剧《回响》上线开播。马上年届70的他,每一天都在忙着工作。对他来说,停不下来,就是习惯了工作。


身边人有时也提醒他:不要什么都做,还是要注意一下身体。原来他想的是,岁数大一点儿后,就尽量减少工作,但恰恰事儿又特别多。他觉得可能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我没有一刻想过退休生活。不知道退休应该怎么样,是写字儿、学画儿、旅行拍照,还是怎么着。现在还没去设计,基本顺其自然,都是事儿来找我”。张国立告诉新京报记者。


张国立很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但遇到压力从不内耗。 受访者供图


面对如今充斥的各种网络信息,张国立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我还是接受新事物的,人不能与时代脱节”。他会研究时下流行的AI创作,尝试用ChatGPT(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设计户外舞台,有时也能给自己一些灵感。


年轻人面对工作和生活压力时,普遍内耗,但张国立说,他就没焦虑过,事儿来了,总要一件一件把它干完,有时会有一点儿急躁,但他不想给年轻人提什么建议,“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我是一个快70岁的人了,自然就是70岁的生活状态,已经变得跟年轻时大不一样了。人家在网络上看到的这种鸡汤比我说得深刻多了,对不对?所以我没法用我的方式告诉你。每一个人都得过完自己的一生,就像老秦和常娟一样。


新京报记者 滕朝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