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不息: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作者:[印]苏尼尔·阿姆瑞斯,译者:王庆奖 朱丽云,版本:万有引力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4年3月


推荐理由:


水,尽管变化无常,但却拥有塑造时空的强大力量,奔流的江河将坚实的陆地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升腾降下的云雨,则决定了大地的肥沃与贫瘠。水无处不在,不仅弥散在整个时空,更贯穿于人类历史。在亚洲大陆,特别是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地区,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一种政治资源,在季风气候的宰制下,左右着这片广袤区域的历史进程。苏尼尔·阿姆瑞斯的《奔腾不息》讲述的正是这样一部在南亚次大陆上演的水与人的恢弘而曲折的史诗。水——承载着雨水的季风与奔流着水浪的河流,塑造了南亚次大陆的地理,也形塑了在这片大陆上建立的一个个政权,文明沿河流建立,河流也组成了交通与贸易的动脉,权力又指引人们前往干旱的土地,季风影响着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河流系统灌溉了庄稼,在农业社会中养活人口繁衍生息。水不仅划分地理,滋养文明,更分配权力。因控制水源而修建各种水利设施,既拓展了权力的范围,又引发权力的争夺。近世以来,从莫卧儿帝国到大英帝国治下的印度,再到独立的印度,莫不如此。


为何如此?因为水在这片常常被误会为雨水丰沛的大陆,乃是性命攸关的资源。一如书中引用19世纪气象学家威廉·威尔逊·亨特的话,印度的财富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够使广阔平原物产丰富的蓄水能力,因此,如何掌控水、利用水、甚至以人力改变水的降落、存蓄与流向,就成为了这片大陆的中心。19世纪印度的殖民者与20世纪独立运动的领导者都笃信,获得水源就是纠正大自然的不公,就是让不守规则的季风能够屈服于人力的安排,从而改变这片干热与多雨并存的不公大陆的面貌。夺取成千上万人生命的大饥荒,更推动着这一改造自然的社会工程的进行。改造自然不仅意味着征服饥荒,更意味着权力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这正是大英帝国在面对19世纪印度大饥荒时的姑息冷漠,导致了其统治根基受到严重损害,这也是当1967年印度最贫穷的哈尔比邦因干旱发生饥荒,当政的英迪拉·甘地政府却因为担心这会引发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纷争,而决定对这场“人们的尸体被一卡车一卡车运走”的饥荒秘而不宣——水的匮乏带来的干旱令人恐惧,水资源的争夺成为了获取权力的关键,水的利用和分配成为了政权合法性的根基,因此人类要干预自然、改造自然,要让人走出与自然相依为命时的那种对未来无常的恐惧。但,就像作者在书的最后所指出的那样,人类对水资源的控制、对自然地貌的改造,工业化的进程所造成的人为环境污染,这些人类的强力干预,让曾经与之相依为命的季风变得愈发难以预测,也让各种极端天气的风险大幅增加。或许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征服了饥荒,但极端天气所导致的灾难,仿佛又是旧日饥荒的变体。人与水之间那种相爱相杀的情结,依然贯穿在这片南亚次大陆的过去与现在,乃至于未来。当然,不仅限于这片大陆。也不限于过去和现在。


撰文/李阳

编辑/宫子 刘亚光

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