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新加坡航空SQ321航班的大部分时间,安德鲁·戴维斯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飞行也相当平稳,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次相当普通的飞行。

 

戴维斯搭载的这趟航班于当地时间5月20日晚间从英国希思罗机场起飞,按照原本的计划将终抵新加坡樟宜机场。意外发生在一瞬间,21日,SQ321航班在飞行途中突然遭遇严重湍流(severe turbulence),不得不于当地时间15时45分改航备降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突发的意外导致机上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目前尚不清楚意外是如何发生的,这可能需要进行数月的调查。不过,专家指出,通过天气预报以及SQ321航班遭遇的湍流规模判断,此次事故很有可能是由雷暴引起的湍流或者晴空湍流导致。另外,有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加剧,这将使未来出现更加严重的湍流。

 

惊险一刻:鞋子餐具空中乱飞

 

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乘客们已经飞行了约10个小时,许多乘客都开始吃早餐,坐在飞机较为靠前位置的戴维斯正在看电影,这时安全带的指示灯突然亮了起来。

 

就在戴维斯赶忙系上安全带的下一刻,一切都乱了套。“感觉飞机好像从空中掉下来了,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几秒钟,但我清楚地记得,鞋子、平板、手机、垫子、毯子还有餐具在空中乱飞,直撞到天花板上。”戴维斯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他身旁乘客点的咖啡溅了他一身。当时的情况非常混乱,许多人都在尖叫。

 

突遭意外后,SQ321航班改航备降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事后公布的画面显示,机舱内部一片狼藉,各种物品散落在地面上,天花板和管道都出现了明显的松动。这次事故导致机上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2日,泰国曼谷,新加坡航空公司客机停在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图/IC photo

 

不幸死亡的乘客是一名73岁的英国籍男性乘客杰夫·基钦,死因疑为心脏病发作。基钦正好坐在戴维斯后面,“我们帮助照顾了这位先生,把他从座位上扶起来,放到地板上,这样医务人员才能对他进行心肺复苏。”戴维斯回忆称。

 

飞机降落曼谷后,大批伤者被送往当地医院。根据新加坡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吴俊鹏发布的消息,原航班上211名乘客和18名机组人员中,有143人通过新航提供的另一架航班于当地时间5月22日凌晨抵达新加坡,而其余79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仍留在曼谷。

 

吴俊鹏表示,对于此次事件深感悲痛,并承诺将为搭乘SQ321航班的所有乘客、机组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和至亲们提供一切必要帮助,对遇难者及其家属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同时,新加坡航空公司正在配合当局的调查。

 

新加坡交通部长徐芳达在社交平台表示,新加坡交通安全调查局调查人员已于当地时间5月21日晚抵达泰国曼谷,将就此进行调查。此外,徐芳达指出,由于事件涉及一架波音777-300ER飞机,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将派出一名代表和四名技术顾问协助调查。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未来出现更多湍流

 

接下来几个月时间,调查人员将检查飞机内的数据,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过,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根据天气预报和此次湍流的规模判断,这次事故很有可能是由雷暴引起的湍流或者晴空湍流(Clear Air Turbulence,简称CAT)引起。

 

一般来说,湍流是指气流的突然、剧烈变化。彭博社指出,飞机飞行时,空气流过机翼,当飞机周围气流突然变化时,飞机可能会向上或向下弹跳、倾斜或翻滚,或向任何方向移动。

 

多年以来,湍流是导致航空事故伤害的最常见原因。根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2021年的一项研究,从2009年到2018年,全美上报的航空事故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与湍流有关。

 

航空安全专家指出,湍流可能会对乘客造成危险,但是迄今为止较少造成重大伤亡。严重的湍流不仅会对乘客造成伤害,还会对飞机造成损伤。

 

“湍流是随机、可变,有时会很剧烈的空气运动,可能在晴朗的天气中意外发生,也可能与深云有关,例如雷暴。飞机在大气层的不同高度上都可能遇到湍流。”英国雷丁大学气象学系大气物理学教授吉尔斯·哈里森(Giles Harrison)对新京报记者指出。

 

不是所有湍流都能被及时预报。哈里森补充道,在山脉或者恶劣天气周围产生的湍流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识别和避免,云团和雷暴可以被气象雷达或闪电探测系统识别。不幸的是,“晴空湍流”较为难以捉摸,也更难以探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想要准确指出某一次湍流与气候变化间的确切关系是不可能的,但过去十年间发表的系列研究表明,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的严重湍流。

 

2017年,《大气科学进展》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其中利用气候模拟研究了跨大西洋冬季晴空湍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可能会导致轻度湍流增加59%、中度湍流增加4%、中重度湍流增加127%。

 

《自然》杂志2019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已经通过增加北大西洋急流(North Atlantic Jet Stream)中所谓的垂直切变而增加了湍流。去年,《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一项研究使用了21种不同的湍流计算方法来确定1979年至2020年间湍流是否明显增加。研究人员发现,“明确的证据”表明,在世界某些地区,大型晴空湍流正在增加,这与气候变化的预期影响是一致的。

 

“以2023年的研究为例,我们发现,北大西洋严重的晴空湍流自1979年以来增加了55%。” 参与了上述三份报告研究和撰写的英国雷丁大学大气科学教授保罗·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对新京报记者指出。

 

哈里森同样参与了2023年的研究。他进一步解释称,气候变化正在改变赤道和两极间的温差,在大气层的较高和较低层次,这种变化的程度有大有小,这导致高空急流加强(其高度大致位于飞机巡航高度),风切变也在增加,这都会反过来导致飞行高度附近的湍流增加。

 

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气候变化将使未来的飞行变得更加颠簸混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物理学家拉里·康曼(Larry Cornman)指出,认为湍流和全球变暖间存在关系“并非不合理”,只是仍对相关研究持怀疑态度,部分原因在于不太认可湍流数据,因为湍流数据最常见的来源是飞行员的报告,而这相对主观。

 

但威廉姆斯对自己的研究数据十分自信,“我们已经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由于气候变化,湍流正在增加。我们对未来的预测是,如果气候继续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变化,未来几十年里,急流中的严重湍流将增加一倍至三倍。”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2日,新加坡,新加坡航空公司SQ321航班上的大部分乘客搭乘新航提供的另一架航班,从泰国曼谷飞抵新加坡樟宜机场。图/IC photo

 

新加坡航空调整客舱服务标准程序

 

随着湍流可能在未来进一步增加,科学家正在想办法提高观测水平。哈里森表示,在雷丁大学,他们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记录常规气象气球被湍流干扰的情况,如果被广泛采用,可能会给飞机提供进一步的观测湍流的方法。

 

另外,在此背景下,有专家建议称,现有航线是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完成规划的,航空公司和航空管制机构有必要开始考虑,在全球持续变暖的情况下重新调整航线。

 

退一步来说,如果湍流难以避免,那么机上安全措施就显得格外重要。

 

经历此次意外后,新加坡航空也于当地时间5月23日宣布调整客舱服务标准程序。据央视新闻报道,此次调整包括在安全带指示灯亮起时暂停客舱餐饮服务,并要求机组人员返回座位、系好安全带,更加谨慎地应对飞行中的颠簸情况,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安全。

 

新加坡航空发言人表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特别是在气流颠簸时,机组人员会继续固定机舱和厨房内所有松散物品及设备,也会建议乘客返回座位并系好安全带,并留意可能需要帮助的乘客,包括在洗手间内的乘客。

 

有航空专业人士强调,飞行员都接受过处理严重极端湍流的训练,尽管湍流会带来一定风险,但仍属于小概率事件,乘客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过分担忧。

 

彭博社指出,在飞行过程中,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是,听从飞行员的指示,在飞行过程中尽可能坐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

 

这场意外也给戴维斯今后的飞行做了重要提醒。“以后在每次飞行中,我会时时刻刻系好安全带,如果这次没有系上安全带,我绝对会遭遇重伤。”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