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董克用在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做主旨演讲。


新京报讯(记者柯锐)5月24日,由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银发经济的市场机遇与发展趋势”。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董克用在以“努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在养老金融体系中,养老金金融是“基础”,养老服务金融是“补充”,养老产业金融是“支撑”,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国养老金的资产管理尚在初期阶段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标志着养老金融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大力发展“养老金融”。


董克用表示,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


其中,养老金金融指的是为储备制度化的养老金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目标是通过制度安排积累养老资产,并通过市场化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养老金金融包括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养老金制度安排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多支柱养老金模式已经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即通过政府、单位、个人和家庭等多方责任共担机制建立起多支柱、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体系,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养老金资产管理方面,养老金制度一般采取现收现付制或基金积累制,一定时期内会形成基金积累,特别是基金积累制下基金结余长达几十年,面临保值增值需求,需要通过市场化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董克用表示,中国的养老金资产管理尚在初期阶段,需要完善。发达国家在应对老龄化时,依靠多支柱制度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而中国需要从中借鉴经验,完善自己的养老金金融体系。


通过金融活动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养老服务金融,指的是除制度化的养老金以外,社会成员为了满足自身养老需求所采取的财富积累、消费及其他衍生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本质是通过金融活动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董克用表示,老百姓的需求各异,个人收入和家庭资产情况不同,需要购买各种以养老为目标的金融产品,如保险、理财和长期储蓄。这些非制度化的养老财富管理和消费活动,需要金融机构开发专业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董克用介绍,非制度化养老财富积累指在国家养老金体系之外,社会成员自发进行的养老财富管理活动,主要在工作期进行。金融机构需要针对这些需求开发专业化产品和服务。非制度化养老财富消费是指老年期将养老财富储备用于消费的过程,需要金融机构提供针对性服务,将养老资产转换为满足消费需求的资金或服务。


董克用提到,发达国家还有失能、失智老人以及中国特有的失独老人的服务需求,这些都是养老服务金融需要关注的问题。


需要产业政策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董克用认为,养老产业贯穿了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医、养、康、体、娱、学等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整个产业链。因此,养老产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养老产业金融指的是为与养老相关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金融活动,其对象是养老产业,目标是满足养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投融资需求,包括养老产业融资和养老产业投资。


养老产业融资从产业端解决资本需求问题,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养老产业投资从资金端解决金融资本供给问题,实现有效配置。


董克用介绍,发达国家不强调研究养老产业金融,这是因为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发达,能够创造各种金融手段和产品满足需求,同时产业发展较早,金融能跟上其发展步伐。但中国老龄化速度快,金融体系和市场体系都不完善,所以需要产业政策来引导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各有侧重,更是一个有机体融合在一起。”其中,养老产业融资,是从产业端的视角解决养老产业发展中的资本需求问题。养老产业投资则是从资金端的视角解决金融资本如何通过参与养老产业实体经济发展。


养老金融的三部分相互支持、补充


董克用表示,在养老金融体系中,养老金金融是“基础”,养老服务金融是“补充”,养老产业金融是“支撑”,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了完善的养老金金融,养老才能实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多元的养老服务金融,养老的各种需求才能有资金保障;有了养老产业金融,养老的各种刚需服务才能落地实现。


在董克用看来,养老金融的三部分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养老金融在中国落地,不只是养老金金融,而是包括三部分,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因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有特殊背景的。”


辩证地看待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模式的一个阶段,由于出生率的下降,新生儿的减少,导致老年人比重提高,出现“少子高龄化”现象。


董克用预测,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在未来30年中加速上升,将达到35%左右,也就是说“三人行必有一老人”。


在董克用看来,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是面临“高峰”,而是将面对“高原”,高占比将一直持续到本世纪末。“如果是‘高峰’,我们集中顶过去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高原’,这个事情就比较复杂了,就得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董克用认为,这些特点对我们的养老制度和养老金体系都提出的挑战,不是短期问题,而是长期战略问题。


不过,他也认为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人口老龄化。长寿是理想,是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老龄化也是必然趋势。老龄化带来挑战,但并非坏事,需要积极应对。


新京报记者 柯锐

编辑 郑伟彬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