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将至。随着全国新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今年,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七个省份作为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将迎来首届新高考落地。


根据七省份各自公布的新高考招录方案,七省份均采用“3+1+2”模式,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志愿,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广西采取这一方式。另一种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即“1个专业(类)+1个院校”为1个志愿,采用该投档方式的省份为贵州,同时,七省份普通批设置的志愿数量增加了很多。


连日来,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的七个省份陆续发布新高考相关政策解读、答疑。考试和录取工作与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针对考生及家长关注的焦点,各省份教育厅及考试院进行了解答。


黑龙江:普通本科批实行平行志愿,设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从2024年起,黑龙江省统一高考实行“3+1+2”模式,即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3门,不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物理和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任选2门。


文化课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文化课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文化课总成绩。


普通本科批实行平行志愿,设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投档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投出的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


批次所设志愿投档结束后,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由省招考院公布并公开征集志愿。考生登录网站查询后,未被录取且成绩(含照顾政策分)达到征集志愿分数线的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网上填报征集志愿。


甘肃:普通类本科批(C段)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新高考改革后,高考在“3+1+2”的模式下组织考试招生,考生在学习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一高考科目的基础上,在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两门中任选一门后,可在剩余的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课程中再任选两门课程学习。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实行等级赋分转换后计入考生总成绩。


高考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设置,1个院校代码下设置若干专业组,考生可选择填报院校专业组内所有专业,专业调剂仅在该专业组内进行。普通类本科批(C段)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服从专业调剂选项。未完成招生计划实施2次征集志愿。在填报志愿时,由于增加了院校选考科目要求,考生须按照院校专业组对应的选考科目要求填报。


录取规则上,普通类专业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录取。录取批(段)次进一步精简,本科一批、二批合并,国家专项、地方专项等专项计划与普通类、民族班、民语类、预科、定向等在同一批次填报志愿、同一批次投档录取。


吉林:普通本科合并为一个录取批次,不再区分一本和二本计划


新高考改变了以往文理分科的学科布局,实行“3+1+2”模式。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以及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考生须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


新高考考生的文化课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赋分方式呈现。


新高考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同一高校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必须相同。


新高考模式下,按照历史、物理两个学科组,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单独投档录取。普通本科合并为一个录取批次,不再区分一本和二本计划,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2024年开始,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为本科、高职(专科)两个阶段,按类别分批次进行。“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专业组内设置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普通类本科批设4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包括普通高校本科层次普通类招生各专业以及定向招生、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中外合作办学、蒙生八省区对等协作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等专业。


安徽:改革后志愿设置的数量将大幅增加


2024年高考科目由统一高考科目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3”为统一高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科,其中数学不分文理,外语科目包括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考生任选1个语种参加考试。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


2024年起考生报考科类不分文理科,由改革前的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艺术类,调整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普通类招生计划按照历史科目组合、物理科目组合分别编制,艺术类、体育类招生计划不分历史科目组合、物理科目组合。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可兼报普通类,普通类考生不得兼报艺术类、体育类。


考生的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历史和物理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他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改革后志愿设置的数量将大幅增加。普通本科提前批次、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次、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等实行平行志愿的类别,各分别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改革前为6个院校平行志愿);艺术类、体育类实行平行志愿的类别,各分别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改革前艺术类为8个院校平行志愿,体育类为6个院校平行志愿);普通本科批次、普通高职(专科)批次各分别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改革前普通本科一批6个院校平行志愿、普通本科二批10个院校平行志愿,普通高职〈专科〉批6个院校平行志愿)。


新高考改革后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填报单位,按“院校专业组”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考生填报志愿时,其选考科目须符合拟填报院校专业组的选考科目要求,否则不能填报该院校专业组志愿。


江西:本科批次、高职(专科)批次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新高考采用“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即物理、历史中的1门;“2”为再选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的2门。


新高考考生的文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每科满分150分,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总成绩;考生选择的三门选考科目每科满分100分,首选科目(历史、物理2选1)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以转换后的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总成绩。


报考科类分为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其中体育类、艺术类可兼报普通类。高招录取工作分批次依次进行,普通类和艺术类设提前本科、本科、提前高职(专科)、高职(专科)4个批次,体育类设本科、高职(专科)2个批次。


各批次招生计划编制采取“院校专业组”模式,各招生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每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内设6个专业志愿,考生在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中均须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改革后,本科批次、高职(专科)批次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本科批次、高职(专科)批次征集志愿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贵州:志愿填报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


2024年起,贵州省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以及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选择性考试科目为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6门,考生须从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任选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任选2门参加考试。


考生高考文化成绩由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命题,每科满分150分(外语科目笔试120分,听力30分。两次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以最高成绩计入高考英语科目成绩),以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成绩;考生选择的三门选考科目由贵州省自主命题,每科满分100分,首选科目以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成绩,再选科目依据《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办法》,将每科原始分数转换为等级分数后计入高考文化成绩。


普通高校招生按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个类别,分别进行批次设置,各批次实行院校顺序志愿或专业(类)平行志愿。院校顺序志愿是指以“1个院校+6个专业(类)”为1个志愿,并设置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专业(类)平行志愿是指以“1个专业(类)+1个院校”为1个志愿,不设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新高考改革后,平行志愿批次的志愿单位、数量有所调整。志愿填报由以“院校”为单位,变为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即“1个专业(类)+1个院校”为1个志愿,不设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普通类每次最多可填报96个志愿,艺术类、体育类每次最多可填报60个志愿。


广西: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


新高考采用“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2”为再选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


新高考考生的文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呈现,3门科目分值为每门100分,总分300分。


新高考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同一院校,有多个院校专业组,录取时按首选科目分类,再看选考科目的要求。


本科普通批、高职高专普通批平行志愿设置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提前批、高职高专提前批平行志愿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设置20个专业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专业调剂”选项。


新高考模式下,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开投档录取。考生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