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完成了世界首例活体人异种肝移植。图/微信公众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月24日通报称,5月17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倍成教授团队和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将10基因编辑供体猪的肝脏移植到了一位71岁右叶巨大肝癌的男性病人身上。目前,病人状况良好,术后第七天,患者已经下地自由活动。


全球每年有30多万病人等待器官移植,但由于供体器官供不应求,只有不到10%的病人能做器官移植手术。因此,人类的目光转到了异种器官移植。中国医生和科学家完成世界首例活体人的异种肝移植手术,既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意味着面临更大挑战。


迄今,世界上只完成了5例活体人异种器官移植,有两例猪心和两例猪肾移植,此次的猪肝移植到人是第5例。然而,与心脏、肾脏相比,肝脏功能既强大又多样,而且复杂,涉及代谢、免疫、造血、凝血、消化、解毒等多种功能。因此,异种肝移植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在完成全球首例异种肝脏移植术后,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有了从0到1的原始创新,并且创造了医学史上多个奇迹。当然,此后也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移植后的病人能存活多长时间?此前的世界首例猪心异种移植病人、世界首例猪肾异种移植病人存活时间都不算长,因此只能算是部分成功。


如果器官移植能使受者存活一年以上,便算得上是较大成功。但是,器官移植目前最认可的衡量标准是,5年和10年存活率、生存时间。现在,同种器官移植心、肝、肺的5年生存率达50%以上,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超60%。


在生存时间层面,肾移植病人存活年限最高,达30年;其次是骨髓移植,病人存活最高年限达25年;再次是肝脏移植病人,存活达23年;第四位是心脏移植,病人存活达22年。


与同种器官移植相比,目前,异种器官移植的存活时间都较短。因此,此次完成的猪肝异种移植面临着“能存活多长时间”的考验。但即便如此,此次实验也是一种极大的成功,因其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现实中,异种器官移植面临包括技术、伦理等诸多问题。目前,难以获得更大突破的主要原因是技术问题,包括克服免疫排异反应、控制炎症反应、调节凝血紊乱、提高移植物生理相容性等。而这其中,仅仅是免疫排异反应,就存在超急性排异反应、急性排异反应和慢性排异反应等诸多分类。


当前的异种器官移植由于采用了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能诱发排异反应的一些猪基因,并移入了一些能让猪器官与人体兼容的人的基因,基本能避免超急性和急性排异反应。


异种器官移植,是当前各个国家都在探索的技术,对挽救生命具有普世意义。所有的探索都意味着不只是竞争,还需要交流和比较。


比如,此次移植的基因编辑猪肝脏是编辑了10个基因,而此前的猪心和猪肾是编辑了69个基因。两相比较,如果采用10个基因编辑猪器官就能获得成功,而且病人存活时间更长,就意味着中国的这一突破性技术更先进,也更实用。


在科研人员的不懈探索之下,当异种器官移植的所有问题,或主要障碍能充分解决之时,可能就是异种器官移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之时,而这无疑也是人类社会的福音。


撰稿 / 张田勘(科普作者)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