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月25日是世界心理健康日,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校中国行——全国高端论坛”举行,会上,北京市朝阳区正式部署第十二届“5·25心理健康月”工作。新京报记者获悉,在心理健康月中,朝阳区将从区域、学区、学校三个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关爱教师心理健康的讲座和校内心理健康教育的研讨会等。该区还将遴选心理健康优质学校组织集体观摩展示活动。当日,清华大学附中管庄学校便展示了该校打造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工作。


观摩会上,学生们表演心理剧《瘾》。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学生表演心理剧,展示“网瘾”背后的原因

孩子们制作的手掌立体画象征着团体的凝聚力、将和父母相处的所有幸福瞬间剪贴成手抄报、绘制一幅幅展示心情的心理画……5月25日一早,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的体育馆被布置成了一个艺术展,展示日常心理教育工作中的成果,吸引不少前来观摩的教师、专家观摩。

在名为“紫荆育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摩会主会场,一个巨大的手机框架摆在舞台中央,立刻让人联想到了学生们平时可能遇到的网络成瘾现象。随后,由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心理社团学生排演的、名为《瘾》的校园心理剧进行展演。

“你以前的帅气模样呢?在学校学习的模样呢?你天天沉迷手机都颓废了!”“是你们像枷锁一样管我,我受够了,真的很累,还好我有手机。”剧情由一个男孩因沉迷手机而忽视学业的故事展开,讲述了孩子沉迷手机的背后,是缺乏家长陪伴、面临学业压力的困境,他没有情感、没有温度,迷茫而自卑,只能在游戏世界中逃避现实。在经历了内心挣扎后,同伴给了他力量和勇气,最后帮助他用跑步摆脱了心理困境,父母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养育问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心理项目组负责人白玉萍带大家做心理小游戏。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孩子的演出让大家很受触动,5·25是‘我爱我’,爱自己才能和自我和解,和世界和解。”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心理项目组负责人白玉萍认为,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好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孩子创编和展示的过程都在传递美好。但她也强调,校园心理剧要突出“正、巧、美”三方面,既要有积极正向、发人深省的启发意义,还要围绕热点内容、符合真实的逻辑,通过演出给人们带来艺术、美的欣赏。

如何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白玉萍认为,学校要建好心理教师的队伍,把握“人的基础”,心理老师要有积极明朗的人生态度和协同合作的意识,学校要聘任选拔专业的教师,笔试之外,面试非常重要。其次,要上好有时效的、有感染力的心理课。白玉萍表示,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建议不要提的要求太多,要适当做减法,“就如同画一幅画要适当留白,欲速则不达。”

当日,清华附中管庄学校还安排了10节展示课活动,涵盖“以德正心、以智慧心、以体健心、以劳养心和以美润心”五个领域,展现教育教学最新成果和实践。来自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的专家们对每一节课进行深入剖析和精彩点评,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升水平。


将从区域、学区、学校三个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


现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心理课题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郑日昌带来主题为《深化课题研究与积极心理教育推进》的演讲,他以课题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享经验与思考。


郑日昌认为,应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的健康教育中。学生在校园内的喜怒哀乐大部分发生在课堂,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积极、自由探索的氛围。“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心理影响很大,忽视感受、指责性语言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因此,教师要做到阳光教学,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郑日昌说道。


undefined

清华大学附中管庄学校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果。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当下,我们教育的对象不愁吃、不愁穿、衣食无忧,因此出现对学习没有目标、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面对这种‘空心人’的现象,我们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育心,因此发展了‘紫荆育心’文化。”清华附中管庄学校执行校长罗宗勇介绍了该校“构建学校多元开放立体交互式心理健康教育格局”的情况,以及建校五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创新与实践。罗宗勇表示,学校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努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更加自信、从容。

罗宗勇介绍,该校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保障,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有序进行。还改造了小学部、初中部的心理健康教室,配备了优秀的专职、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团队。除了自我认知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心理剧社团,该校还对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和个性化辅导,每学期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超过300人。


此次活动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未来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家委员会,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工委副书记陈先豹表示,朝阳区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多年的积淀,2012年成立了朝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旨在将朝阳区的心理健康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朝阳区每年都会部署健康月等相关工作。同时,通过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近5年的合作,帮助朝阳区各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老师,如今该区各中小学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从最初的40人提升至700余人。

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德育心理培训中心主任、一级教师杨红介绍,“心理健康月”活动今年已是第十二届,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年该项工作从区域、学区、学校三个层面进行。根据工作部署,朝阳区将从区级层面安排教师心理健康关爱的讲座,遴选优秀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经验进行分享交流和展示;学区层面,会安排教研员进校研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层面,朝阳区各个学校会按照学情撰写工作方案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幸福家庭打卡、绘制手抄报等特色活动。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