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消息称大众汽车集团或调整电动化布局,随着市场对于纯电动车型的需求放缓,大众汽车品牌或将生产、销售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对此,大众汽车集团方面回应称,大众汽车集团在推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同时,正全速推进电动化进程;大众汽车集团始终坚持电动化战略。然而,在转型过程中,由于世界各地市场发展步伐有所差异,大众汽车集团必须要灵活地推进动力系统布局。


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下简称“插混”)成为当下新能源车市场最大的增长动能。5月24日,环京地区某比亚迪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目前很多进店咨询的消费者都是来看DM-i车型 。“很多消费者都看中它的续航,市区里可以用纯电,综合续航也能满足长途需求。”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插混车型结合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优点,既有较长的纯电续航里程,又能在电量不足时通过燃油驱动解决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和充电不便问题,这也是插混车型热度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主品牌打响技术突围战,合资品牌加快步伐


在“大众汽车或将生产、销售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这一消息背后,一方面是海外纯电市场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或与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不佳有关。乘联会预估数据显示,今年4月,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分别为8383辆和6574辆,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相比仍有差距。


大众汽车集团方面表示,目前正在燃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及纯电动车型等各细分市场丰富产品,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欧洲和美国市场,纯电市场份额下滑。袁帅表示,跨国车企布局插混可能与国外纯电动汽车增速放缓有关,但并非唯一原因。


实际上,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东风日产、上汽通用等多个合资品牌都在加速插混车型布局;例如,雪佛兰将推出首款探界者PLUS PHEV SUV,别克GL8也将推出插混车型。


相对而言,在插混市场,自主品牌的表现更胜一筹。长安启源发布“可插混可增程”数智AI电驱2.0;上汽荣威发布了DMH技术品牌;长城汽车打造Hi4-T将混动与四驱技术绑定;比亚迪即将发布第五代DMI插电混动技术,下一代吉利雷神电混平台也将在今年发布。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车企布局插混汽车一方面与国外纯电汽车增速放缓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有关;插混汽车曾经被认为是纯电动车的过渡阶段,但由于纯电动车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市场才会选择实用性更加的插混车。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认为车企加码布局插混市场一方面是因为插混车型作为从传统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较好选择,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面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插混车型有助于车企降低整体车队的碳排放,符合环保法规要求。


插混车型或将填补消费者空缺需求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纯电动车型销量为182.4万辆,同比增长12.8%,而插混车型销量为111.5万辆,尽管仍不及纯电动车型,但增速却高达84.5%。


在屈放看来,插混车型热销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消费者在纯电用户体验方面出现了不足之处,从实际效果来看插混汽车解决了续航焦虑,动力不足等问题;二是政策支持插混汽车的推广;三是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等积极布局插混汽车,也提升了其市场的推广度。


在他看来,企业无论是布局插混汽车还是纯电汽车都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考虑,哪种车型更能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哪种车型的生产需求就会更加旺盛。


5月2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环京地区多汽车品牌4S店,探访插混车型在终端市场的真实需求。环京地区某哈弗品牌4S店的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哈弗枭龙MAX和哈弗猛龙新能源的优惠都超过1万元,置换还会享受其他补贴。“进店咨询的很多消费者目标车型都是这两款车型。”他进一步表示,“纯电动车不可避免会有续航和充电焦虑,但这两款车型不会有这个困扰,这也是很多消费者看中的配置。”


环京地区某比亚迪4S店的销售人员也表示,店里DM-i车型的销量很好,很多消费者在咨询时都会着重问续航里程问题,有些消费者会直接表示很担心纯电动车是否能跑长途。正准备购车的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考虑的是插混车型。她认为纯电动汽车跑长途会感到焦虑,由于自己的工作特性,自己买车除了家用外还有跨城需求,因此考虑插混车型。


某比亚迪4S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摄


詹军豪认为,插混市场的未来发展预计会持续增长,尤其是在那些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充分覆盖或消费者对续航有较高需求的地区。他进一步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插混车的性价比将更加凸显,可能会迎来更多的市场需求。


那从长远来看,插混车型需求如何?詹军豪认为从长远来看,插混车型可能会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技术方案存在,但其存在周期和重要性将取决于纯电动车技术的发展速度、能源结构的转变等。袁帅则认为从长远来看,插混车型有望与纯电动汽车共同构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未来伴随着固态电池等纯电技术的成熟,市场可能仍会选择纯电模式,但从目前这些技术的发展路径来看仍需要至少五年时间才能够真正的市场化,在此期间,插混市场将填补消费者的需求空缺。”屈放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编辑 覃澈

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