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海花岛木棉园小区428号楼地库受损情况。新京报资料图


立柱开裂、墙面鼓包、墙体脱落、钢筋锈蚀……交房不到4年时间,海南海花岛木棉园的业主们就因为房屋质量问题,开始了维权。


据新京报报道,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海花岛3号岛东海岸的木棉园小区共有24栋楼,其中5栋为烂尾状态,其余19栋楼已完成交付,现小区的多处地库出现问题。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已组织专家组到现场检查,并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柱子里的钢筋都是锈的,34根柱子逐一排查,没一根是好的”,“有的地方都不用踢,拿手轻轻一掰,墙面就呼啦呼啦往下掉”,甚至吓哭了现场业主……新京报记者通过业主之口,并配发现场图片,对房屋质量问题做了直观描述。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怎能不让人胆战心惊?


建筑质量问题到底有多大,尚待权威检测结果与认定。但“立柱开裂、墙面鼓包、墙体脱落、钢筋锈蚀”等事实摆在这里,“房子质量有问题”的判断,现在就可以做出。


据报道,之前已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地库进行过取样检测,检测结果为墙柱两件样品(共测四件)氯离子含量超标,墙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九件(共测十一件)不合格。


其中,氯离子超标是业主最为关注的问题,也被视为目前所有问题的根源。检测样本氯离子含量超标近5倍,有业主据此怀疑承建方违规使用海砂建房,立柱开裂、钢筋锈蚀等均与此有关。


在相关报道中,有媒体甚至直接称其为“海砂房”“氯离子房”。据专家解读,将氯离子超标的海砂混入混凝土中,对钢筋锈蚀有促进作用,从而降低建筑物使用寿命。


虽然“海砂房”目前只是业主“怀疑”,但考虑到氯离子超标和房屋质量问题的高度关联性,这种怀疑并非无端猜测,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如果第二次检测结果,氯离子仍超标严重,那么,房子是不是“海砂房”,还能不能住、能住多久等问题,有关部门就必须尽早给出明确结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关部门对于两次检测是如何“协调”的。据报道,有关部门认为第一次检测报告“不具权威性”,决定由另一家机构进行二次检测。但报道援引业主说法,第一次的检测机构,也是当地住建局推荐的。


在此情况下,第二次检测如果与第一次结果一致,当然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两次检测结果差异很大,如何采信可能就需要格外慎重,必要时可再次检测鉴定。


房子是用来住的,保障住户人身安全,是对房屋质量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房屋买卖合同最基础条款。开发商将如此蕴含巨大居住风险的房子交付业主,无论从道义上还是法律上都无法交代,理当承担相应责任。


根据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开发商应向买房人交付房屋,若存在质量问题,应承担修复或赔偿责任;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而从本次纠纷看,为房屋质量问题承担责任的,可能不只是开发商;应承担的责任,也不限于民事赔偿责任,还包括行政责任。


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对于房屋质量,除了建设单位(开发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也在不同环节通过不同方式承担相应责任。


如第一次检测结果可靠,问题就出在建筑材料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施工单位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的,面临承担罚款、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而监理单位未发现其中问题,同样难辞其咎。


可以说,海花岛的房子存在质量问题是肯定的,目前的悬念只在于问题的大小,以及问题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中的某一家造成,还是各方共谋的结果。或许,再等等第二次检测结果,真相就要来了。


撰稿 / 李曙明(法律工作者)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