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一直以来,不少市民都有疑问,办理市政一卡通收取20元押金是否合理?而据新京报报道,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出公告,指出目前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殡葬等行业,强制交易、滥收费用、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行为十分突出。从4月起至10月,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其中,IC卡工本费高于成本将重点调查。

  此新闻一出,许多人纷纷感叹,公交卡“押金”乱象这次终于有人管了。

  公交卡“押金”问题一直是民生领域的“痛点”之一。有媒体之前做过统计,按照目前的公交卡发卡数量,全国公交卡“押金”总额已达几十亿,在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公交卡“押金”都是数亿计。

  然而,所谓的“押金”,一直都收得不明不白。押金,通常是指为防违约而预先收取的保证金,刷IC卡等于购买了车票,难不成购买车票还得交押金?当然,很多IC卡若损坏押金难退,此种押金其实就是卡工本费。若是这样,那应看到,刷卡系统建设不仅是为方便消费者,也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如果都采取投币的方式,对投币的清点整理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更不用说有残币、假币的风险。换言之,公交刷卡系统是公交企业运营成本的一部分,没理由让消费者全部买单。

  何况,这种成本还高得离谱,动辄二三十元,而此前有媒体披露,一张IC卡工本费约3元钱,押金高出工本费数倍。

  近十年来,舆论对公交卡“押金”展开了一轮又一轮“追讨”,从媒体报道到两会讨论,再到律师的信息公开申请,但这些反对力量并未使公交企业有所触动。无论公众怎么批评,公交卡押金都照收不误;近几年来,IC卡制卡成本一降再降,公交卡发卡量的增加使得摊薄在每张卡的系统运营成本不断减少,但公交卡“押金”收取标准却雷打不动。

  由此可见既得利益之强大,而这恐怕不仅是公交企业的问题,一些地方、部门的角色同样值得玩味,《新京报》就曾报道,2001年9月28日,国家颁布的《集成电路卡应用和收费管理办法》要求,“(公交卡)押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但十多年来,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却没有制定公交卡押金的管理办法,这也导致公交卡押金的相关问题,如应按什么标准收押金、押金用于何处等,都没个谱儿,进而致使滥收费认定存在困难,这也影响了消协、社会组织公益诉讼等途径的责任追究。什么时候各地公交卡押金管理办法能出台,不能久拖不决。

  这一次,工商总局高调向公交卡“押金”宣战,能否终结乱象?各地公交卡真实成本多少,庞大的利息收入又到哪里去了?这些问题都需要明晰答案。得看到,“公交卡滥收押金”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若被查实,很可能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

  公交卡“押金”不仅需要降下来,这笔钱是否非收不可,眼下也是个问题。如前所说,刷卡系统建设是企业运营成本的一部分,就如超市会员卡一样,本身就不该向消费者收费。二来,手机的发展已可实现刷手机坐公交,不易保管的公交卡,或许也该淘汰了。而让公交卡早些走入历史,所谓“押金”争议也会尽早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