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百科成了3·15晚会中枪的互联网公司,这倒让另一家一直号称全球最大的百度百科吓出一身冷汗。

  报道说,互动百科号称自己是知识共享平台的网站,却存在着大量诸如“极藻 5S”、“补肝素”、“仙人鞭”等并没有经过国家相关机构认证通过的医疗保健品。记者调查发现,互动百科上的词条,只要花4800元,就能随意杜撰和发布。

  百科类网站被曝光,这在3·15的历史上倒是头一次。过往的互联网公司如百度,最多是变卖流量,而互动百科的问题在于,其变卖的是“百科词条”和“知识共享平台”的网络公信力。

  要讨论互动百科在这起事件中犯了什么错,就得先讨论互动百科词条的公信力问题。为什么保健品公司要买词条?很简单,因为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很多用户会将词条定义为带有“权威认证”。不论普通人,就连不少媒体记者在报道中,也常常引用百科词条作为信源。

  那么互动百科的公信力来源是什么?首先是其所宣称的“知识共享”,这四个字意味着,互动百科意在告诉公众,自己是一家开放的、独立的、“观点自由市场”的平台,是存在对信息偏差的动态修正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参考维基百科,在维基百科的词条编辑历史中,你可以看到,有大量词条一开始不准确的地方被其他网友逐渐修正,并且,维基百科的修订功能始终开放。

  互动百科却并没有这类设置。举个例子,在那么多不靠谱的词条后面,你可曾见到有提出反对意见的网友?

  在现实运营中,互动百科只是在利用共享平台所带来的公信力,甚至在利用“平台”的说法为自己免责。事实上,一旦平台开始自己生产内容或者提供栏位给有利益诉求的机构从业者,这就不单纯是一家平台,还需要对内容负责。

  这种负责,就包括了严格审核平台内容,规范虚假宣传和恶意炒作,对词条发布者的创作进行限制把关。

  事实上,很多人潜意识中也会认为,词条的内容更靠谱,原因是他们以为,互动百科可能会对内容进行审核,哪怕不审核,也可能有其他网友来纠正。网民会对这种通过“网民修正”和“网站审核”后的信息产生信任。

  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不靠谱的企业来说,信任是刚需,而词条则比贴吧更能实现这一点。这才是互动百科能够出售词条的根本所在。

  遗憾的是,现实中,互动百科首先并未真正实现“意见自由修正”的功能,甚至连对自我生产内容的审核都不存在,只是通过流量优势和“知识共享”的幌子为自己的公信力背书,继而转卖公众信任。

  如果要做平台,就应该是纯粹开放的自由平台,如果是做自主内容,就应该对内容无限负责。互动百科的问题是,以前者为后者免责,然后无底线地出售信任。这样的流量生意,注定是不长久的。

  文/胡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