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杨司奇


从一百年前的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化知识分子们开启了“儿童的发现”。周作人说,要将儿童视为“完全的个人”,郑振铎说,“儿童文学是儿童的——便是以儿童为本位,儿童所喜看所能看的文学”。由此,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也正式开始。经过了时代的风风雨雨,中国的儿童文学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收获。


近日,由现代出版社组编出版的“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面世。这套书系汇集了1949年以来五代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兼具文学性和影响性,涵盖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幻、寓言等儿童文学的不同文体面貌。其中既有冰心、陈伯吹、严文井这些耳熟能详的老一辈的儿童文学作家,又有王勇英、汤汤、陈诗哥这样新一辈的儿童文学作家,展现了一幅儿童文学七十年的精神地图索引。


11月7日,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现代出版社特别举办了“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当日,选编顾问束沛德、金波、张之路、王泉根、高洪波、朱永新、臧永清等多位在儿童文学和推广领域建树颇深的作家、学者,围绕儿童文学的诸多话题在座谈会现场进行了对谈。他们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七十年谈起,以口述的方式回顾了中国儿童文学七十年的发展历程。

 

“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75本),陈伯吹、张天翼、严文井等著,现代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中国儿童文学七十年的三个阶段


束沛德


我不是儿童文学作家,既不写儿童小说,也不写童话、儿童诗,严格地讲,我也不是一个作家,但是我在作家协会工作了几十年。


1952年我来到作家协会,做得比较早的工作是在1955年参与起草第一个关于发展儿童文学的指示。当时我在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工作,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阅读研究当前的作品。那时候出版的书籍和刊物没有现在这么多,每个人要把当时出版的儿童文学读物读完,这样我就有机会在阅读过程中写了几篇关于儿童文学评论的文章。到80年代,我才开始分管联系儿童文学创作方面的工作。我跟七十年儿童文学可以说是一起走过来的,对儿童文学这条曲折的路还是深有体会的。


50年代时,确实迎来了儿童文学的第一个春天。因为有《人民日报》社论和作家协会的批示,发动193个北京、华北地区的作家为儿童写作,集中出来一批儿童文学作品,现在留下来能够进入光荣榜书系的很多作品还是当时出版的。这里面有成人文学作家写的,也有儿童文学作家写的,好作品很多。我印象最深的第一个是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他写的童话作品是诗情和哲理的结合,在当时有深厚的影响。他说,“童话是一件特殊的诗体”。第二个是《小兵张嘎》,小兵张嘎这样鲜明丰满的形象一直流传到现在。第三个是柯岩的《小兵的故事》。这三部作品到现在来看,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当然也有左倾思潮的侵袭等等,儿童文学发展也受到影响。


 

《小溪流的歌》,严文井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第二个春天是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庐山会议后,《人民日报》又发表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文学读物创作和出版工作的文章,作家的创作激情高涨,张之路、高洪波等都是80年代涌现的作家。从前儿童文学一直被看作小儿科,经常处在被遗忘被忽视的角落,但是从那时到现在这么多年,儿童文学引起了从社会到家长的全面重视。80年代儿童文学的好作品很多,当时一个是曹文轩,一个是秦文君。


那现在算不算第三个春天?新世纪以来,很多成人文学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图画书慢慢兴起,还有科幻文学等等,这几年都有大的发展。儿童文学确实可以说处在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读书都是以书找书的过程


朱永新

    

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语文教学应该做的。儿童早期生活在以自己的家庭为圆心的小小世界,他们需要更大的世界,需要认识更多的人,而这一点往往是通过文学实现的,文学成为补充他生活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会和书中的人物、动物等所有一切进行对话,他们可能并不能深切地区分书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往往是同等看待,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这些都是真的,都是现实存在着的。对儿童来说,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帮他们看到一个更生动、更广阔的世界。


尤其是儿童文学中,往往都充满着引导儿童向善、向上的力量。像童话作品、科幻作品,还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儿童的想象力、思维力、道德成长,远远超出了语文教学的范畴,语文教学或者小学语文只是听说读写,只是作为工具的力量,而儿童文学远远超出了工具的力量。所以在儿童时期,需要给他们选择最好的作品,帮助孩子们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儿童的情趣可以培养,如果一开始仅仅是好玩、有趣、通俗,是非常不够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儿童早期的精神胃口,帮助他们形成一个真正懂得审美、懂得追寻的力量。


在山东淄博,有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亲子阅读、全班同学共读、师生共读是学校很重要的景观。阅读过程中有位父亲介绍:他跟女儿在小学阶段读了154本书,他说他一辈子都没有读过这么多书。这位父亲是当地很有名的企业家,过去经常喝醉酒回家,回到家时女儿已经睡觉了,而早晨女儿上学的时候他在睡觉,基本是影子父亲。但是自从和女儿一起读儿童文学以后,他发现文学的天空比酒桌的世界要精彩得多,渐渐地就不出去喝酒了,而是和女儿一起读书。有一天几个家庭聚会,女儿在饭桌上问她爸爸,谁是你的夏洛?他很得意,因为其他人都听不懂什么意思。夏洛已经像种子一样播在了父亲和女儿的心中。


儿童早期的阅读不仅仅对儿童,对成年人、对家庭的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对给儿童推荐书不以为然,其实我觉得很关键,现在儿童功课压力很大,怎么将最好的时间用在读最好的书上,是很值得关注的。像这套《儿童文学光荣榜》也是在做这样的事情,把中国70年来儿童文学的优秀作品汇集在一起,通过某一本书可以再做延伸阅读。读书都是以书找书的过程,通过这个作家认识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及认识他喜欢的其他作家,慢慢地,书的世界就开始延伸,阅读的范围就开始扩大。这样一个过程是好书连接的过程,从好书中寻求更多的好书,也是儿童阅读非常重要的路径。




年轻作家要做好理解当代孩子的准备


高洪波


儿童文学70年的发展历史中,前30年我是受益者,一直在读老前辈们的作品,后40年才参与其中。1979年,我从部队转业到《文艺报》,分工的是儿童文学。当时我的工作是参加所有能参加的儿童文学重要会议,包括庐山会议、泰山会议、烟台会议等,然后进行系列报道。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艺奖颁奖时,我在现场,那时候我就产生了一种冲动,想为孩子写作品,同时我也成为了一个小女孩的父亲。从前30年的受益者,到后40年的参与者、见证者,现在面对着70年的“儿童文学光荣榜”,我还是百感交集。


关于当前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简单的概述。当年徐迟总结云南用了六个字——“美丽、丰富、神奇”,后来我也模仿他做了一个对儿童文学近况的概述,“美丽、丰富、本色”。关于美丽和丰富,我不做更多描述。我觉得,像张之路的《吉祥时光》、刘海栖的《小兵雄赳赳》、赵丽宏的《童年河》这样的作品,都是“本色”,也就是以本来面目示人。


《童年河》,赵丽宏著,现代出版社2019年版


为什么本色更能打动人?我觉得儿童是最值得尊敬的人类,他们是以他们的天真、真诚、赤裸裸光脚丫的形象来向世人展示他们的存在。三个月的孩子就有自己的意识了,再大点儿,就有了他自己的表达方式。我们现在对孩子的认知,有了更深层、更科学的理解,不再是以往传统对孩子的理解,而是把他们作为最可尊敬的人类纳入我们的视野,至少我在写作的时候是遵循这个的。把他当作最值得尊敬的对象,在这样一种平等的交流协作中,我们进入孩子内心时就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傲慢的,不是训教式的,这是我们这一代儿童作家进入文坛后发生的最大的改变。


如果说还有一些不足的话,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修养与思想方面还是要下功夫。我希望比我更小、更年轻的作家在他们的书里对儿童有所呈现,写得更加丰富。我希望年轻作家们做好更多的哲学准备、思想准备,尤其是对当代孩子理解的准备。现在的中国孩子们也挺复杂的,比如14岁的孩子杀了一个小女孩,我很震惊,这也是我们的孩子。当然,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但是怎么了解这代人,让他们在思想上变得更加强壮,为这帮孩子找到他们的位置,这是今天特别重要的课题,希望出版界、文学界、教育界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个课题。

    

最重要的是真正给儿童写文学


金波


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开始是从兴趣出发。我上大学期间,国家开始重视儿童文学。在这之前,我小时候只读过冰心,其他书籍没有读过,后来开始读苏联的儿童文学。我们自己的儿童文学,在我的童年并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后来大概1955年、1956年,就是刚才束沛德先生说的那个情况,因为要求作家们每人每年写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我那时候才知道中国有哪些儿童文学作家,我读着他们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我也开始了我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


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好的方面说,我吸收了很多营养,比如中国传统民间的童谣,苏联的儿童文学,五四以后有一些作家,叶圣陶、冰心这些作家都开始给孩子们写作。特别是1955年之后,国家非常重视儿童文学,发动了那么多作家为孩子们写作。我觉得这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没有那样一个时期,我阅读的范围是极其狭窄的,几乎没有儿童文学的概念,我并不知道那就是儿童文学。


当然,由于我们学习苏联儿童文学创作的经验,那个时期(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儿童文学比较强调教育功能。这个传统无可厚非,但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一段时间以后,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后来儿童文学就像茅盾总结的“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情节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这是茅盾1961年阅读了1960年的大量作品之后,概括的当时儿童文学创作的情况。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我们已经意识到,儿童文学有过大发展,有过那么多作家为孩子写作,但是在写作道路上又出现了坎儿。


后来“文革”开始。有一个数字统计,“文革”十年里才出了1200多本书。当时儿童文学只有两家出版社: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专职为孩子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家也就20人,一年只出版20多部书。庐山会议我参加了,总结了“3个2”——两个出版社,20个专业作家,每年200本书。如果第一个十年是给我们带来机遇和重视,经过了“文革”十年,是觉醒的时期,去思考儿童文学究竟该怎么写。


新时期开始以后,儿童文学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发展。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可以借鉴不同国家的经典名著,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我们又开始在儿童教育方面、儿童心理方面更接近儿童了,儿童教育的科学性、进步性决定了儿童文学的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就是真正给儿童写文学,尊重儿童是关键。如果一个作家在心理上不尊重儿童,他就了解不到儿童最真实的情况。我们尊重儿童,才能热爱儿童,理解儿童,儿童文学才能够写得更真实,还原儿童原本的面貌。


那现在算不算第三个黄金时期?我觉得已经看到了初步成绩。最重要的标志是对于儿童文学的自信。曹文轩的获奖不只是他个人,而是代表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概况,由于中国儿童文学有了这样的发展,所以才出现了曹文轩的获奖。我觉得我们写中国儿童的童年,应该更强调现实主义的写作,特别是要写好中国式的童年。我们现在“发现”了儿童,知道了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尊重现实生活,这是当下儿童文学发展很关键的时期。


《乌丢丢的奇遇》,金波著,现代出版社2019年版

    

儿童文学不能说教,而要靠想象力


张之路


我是上世纪50年代长大的,那时候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写的东西对我们是有影响的。很多作家其实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但是他们成熟得比我们早,比如我上的小学是北师二附小,我后来才知道,刘厚明在那里当过老师。刘心武比我们也大不了几岁,我在十三中上中学,可能快毕业的时候,刘心武来这里当老师。


这几天谈这套书的时候,我会想起来很多我们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意义,每次我给孩子写东西或者到校园里跟他们介绍书的时候,我都觉着我在感染他们,他们也在感染我。所以我脑子里总是冒出很多非常小的例子,但是形象非常鲜活。比如一次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要像蜘蛛那样在脑子里结一个网,将来你们周围的那些灵感就像小虫子一样,你们有了这样一个网就可以把它们抓住,这个网靠一本本的书支撑起来。但是有个孩子跟我说,有的蜘蛛不会结网,我一下就愣了,他敢这么说,就是有依据的。我说你说得对,老师不太清楚,我以为蜘蛛都会结网。


另外一节课,一个二年级的同学和我一路走,一边走一边说“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我说你跟谁说话,他也不理我,突然我意识到,他在纠正我上课时的错误。我说蜘蛛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昆虫,它能自己制作劳动工具来养活自己。他说蜘蛛不是昆虫,是节肢动物。昆虫有六条腿,蜘蛛是八条腿,跟螃蟹一样。类似的小事,表面对我是打击、是指正,但是给我带来了温暖。这样的例子非常多,都在感染着我。所以我越来越明确,我们作家到学校就是种下一颗种子。其实一个婴儿出生后所有东西都具备了,我们后来做的工作就是点燃、浇灌、照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的时候,以前的那些说教就大可不必了。我现在讲课,也不讲阅读与写作,而是讲想象的力量。结尾的时候,我总是告诉他们,同学们,今天种下一粒文学或者科学的种子,明天你会收获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

    

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要被接受,今天比50年代更难


王泉根


我最近一两年在儿童文学历史梳理上花的时间比较多,已完成了两部书:一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是关于文献的;一部《中国儿童文学史》,对中国儿童文学,尤其是新中国儿童文学,做了些历史回顾、梳理、总结、探讨。对于我来说,我与张之路、高洪波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在50年代看儿童文学书长大的。在50年代读书长大的一批孩子,对文学的理解,接受的文学教育与60至90年代是不一样的。从事文学史研究的时候,我把自己童年阅读的体验和阅读成长的精神纬度融入在里面。


回顾一下新中国70年儿童文学发展史,如果要分几个阶段的话,文艺报刘颋曾经发过一篇文章《关于70年儿童文学的原创》,我认为第一个阶段是50年代黄金十年到60年代艰难的探索。50年代黄金十年奠定了社会主义儿童文学的基础,新中国儿童文学的脉络、传承和起步、奠基性的作品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叙事性文学、小说的创作有大批经典。幻想性的文学,童话为主的创作也有经典性。这批作品到今天依然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依然可以提供精神滋养。


60年代以后艰难的探索,有很多种复杂的原因,因为整个国家本身也进入了艰难探索的时期,文学、儿童文学的探索一样变得艰难。最艰难的阶段是“文革”时期。我写过一篇两万多字的关于“文革”时期儿童文学编年史的探讨文章。中国少儿出版社在1979年出版过一本《1949-1979少年儿童读物》,这本书非常珍贵,我根据这本书一年一年地统计,十年当中原创的儿童文学一共是1600多本。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儿童文学进入全面探索时期,东西文化八面来风,四处碰撞,我们吸收的东西很多,思考的东西很多,80年代是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新事物的阶段,确实涌现出了站在最前面的一批作家和作品。这批作家当年也是二三十岁,沉淀下来到今天,经过几十年以后,这批作品已经成为支撑70年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品。


儿童文学市场化以后,经受的冲击和压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大。如果五六十年代主要是政治文化对儿童文学的影响,那么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的商业文化,儿童文学进入了更多纬度的探索,既有市场经济的影响,又有互联网时代的影响,现在,一个优秀的作家要为我们今天的儿童所接受,某种程度来说比50年代难度更大。


进入新世纪以后,儿童文学又进入了新时期,它所接受的东西,总结的东西,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到了这个阶段更加成熟。儿童文学作家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人继承,一代代人创新。今天这代儿童文学作家,中坚力量可能是60后、70后,80后、90后也起来了,50后慢慢退到二线。60后、70后这批作家四五十岁了,他们的思想、创作、审美理念越来越成熟,今天一线的儿童文学原创作品整体面貌的呈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呈现出来。


90年代以后,社会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儿童文学更加关注现实主义的题材作品,反映农民进城务工的作品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这批儿童文学作家对于儿童的认识更加成熟,他们是经历改革开放长大的,又经过互联网时代的浪潮,接受着新的知识、文化的挑战。未来的儿童文学如何走向,至少未来十年当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60后、70后、80后作家的视角、追求和审美取向。


整理报道丨杨司奇

编辑丨徐伟

校对丨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