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 岳清禹)眼下,走进平谷区金海湖镇茅山后村,只见山间田后硬化的小路四通八达,依山势散落在北山坡上的70家农户干净整洁。日前,茅山后村拆除违建1300余平方米,清理垃圾300余吨,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验收工作满分通过。人居环境改善了,村委会又寻找农民增收的新路子,通过6次“吹哨”,职能部门迅速响应,为特产佛见喜梨产业田园综合体制定了9项内容,果农的收入由不到1万元上涨到3万元以上。

 

佛见喜梨深受消费者喜欢。马程远 摄


提起茅山后村,最有名的特产就是“佛见喜梨”。今年,作为平谷区的特色果品,佛见喜梨也喜获丰收。佛见喜梨果实呈扁圆形或近圆形,果皮黄白色,阳面有红晕,皮薄而光洁、果肉白色、肉质细、脆而多汁、酸甜适口,平均含糖量达到16%,最高达到22%,深受消费者喜爱。据说,这种梨原叫红笑梨,清朝末年,这种梨被进贡到皇宫,深受慈禧太后喜爱。可慈禧忌讳“梨”字有分离之意,便另起了个名字,叫“佛见喜”。

 

茅山后村地理位置偏僻,且农户土地碎片化,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村里通过土地整合、流转,将村民原本分散的土地重新分配,村民原来七八片地整合后成了一两片地,方便果农对果树进行日常管理。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吹哨报到”机制的首创地是平谷区金海湖镇,即乡镇一旦发现问题,发出信号,各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根据职责拿出具体执法措施。“哨声”吹响,村民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为了促进村民增收,村委会6次“吹哨”,包括平谷区农业农村局在内的11个部门前来“报到”,讨论研究“三农”综合体建设方案,制定了佛见喜梨产业田园综合体9项内容。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有关部门联合推动下,重新设计佛见喜梨标志、标识、包装,提高了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产品追溯技术给每个佛见喜梨建立电子档案,从开花到结果进行追踪,消费者通过扫码可以清楚地知道梨的全链条信息;制定了“互联网+农业”的实施方案,拓宽了网络销售渠道。目前,茅山后村种植6万余株佛见喜梨,年产量30万公斤,年收入700余万元,果农收入由2012年的户均不到1万元上涨到3万元以上。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通讯员 岳清禹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