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12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渔业法执法检查报告。报告显示,养殖产量大约是捕捞产量的2倍,捕捞产量中近海相当于远洋的5倍。委员杨震说,看到这些数据有一些担忧。

 

“为什么说有点担忧”,杨震说,“关于养殖量是捕捞量的2倍,今年我跟随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参加了高等教育执法检查,到了一个以海洋学科为主的高校,让我吃了一惊。那个学校从科技创新上来看,做得还是不错的,我原以为所谓海水养殖都是把那些东西放在近海,用网把它围起来,结果到了那个学校我才发现不是的,相当于鱼缸那样的池子,让水滚起来模仿海浪。老师们跟我说,各种各样的鱼都有,说海参比海里的要好,因为这个饲料是投进去的,海里的没有那么多营养。我一听,那直接吃饲料不就完了嘛,吃惊竟然是这样非自然环境的养殖。以后还是要尽量发展捕捞业,尤其是远洋捕捞业,养殖业还是要适当控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表示,本次渔业法执法检查中,高度重视一个问题:水产养殖与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到底是什么关系?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究竟如何?“在检查中我们发现,养殖业发展和水域生态文明的建设之间还存在较大矛盾。最关键的是,一方面不合理的投饵施肥用药、高密度超容量的养殖,也包括尾水排放等,造成了水域功能持续退化;另一方面,人们对渔业、保水净水的生态功能的认识也存在片面的地方,有的甚至简单认为水产养殖一定会造成水体污染。一些地方在环境保护压力下,对开放养殖一禁了之”。“我们也向一些科技专家进一步了解到,只有高密度不合理的投饵型养殖方式才会对环境有比较大的影响。相反,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不仅对环境不会污染,还有净化修复的作用。”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 白爽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