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村的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里,60岁的养殖场场长赵汝泉,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查看养殖场里的虹鳟鱼。清澈的山泉水流入山脚下的养殖池中,万尾虹鳟鱼在水里游动。

 

这座养殖中心创建于1983年,是北京最早养殖虹鳟鱼的基地。近40年来,养殖场用山涧涌泉水作为水源,水温常年保持在9-13℃,使得鲑鳟鱼这一冷水鱼种群在京郊繁衍壮大,每年有20万公斤鲑鳟商品鱼供应首都及全国市场。


9月10日,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受访者供图


用山上流水养鱼

 

田仙峪村位于龙潭泉和珍珠泉的上游,冷水资源丰富。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青年村民沈希顺中学毕业返乡就业,创建了虹鳟鱼养殖中心。虹鳟鱼原产于北美州太平洋沿岸,因成熟个体体侧有一条红色彩带而得名。在那个年代,北京还没有成规模的虹鳟鱼养殖基地,甚至许多北京人还从没听说过虹鳟鱼这个名字。

 

有近20年养鱼经验的赵汝泉介绍,鲑鳟鱼是鲑科鱼类的习惯称呼,西方人把其中的虹鳟鱼和红点鲑属的鱼类称为鳟,把大麻哈鱼属和鲑属的鱼类称为鲑,一般统称为鲑鳟鱼。鲑鳟鱼喜栖冷水水域,正常生长的上限水温是20℃,超过20℃代谢生理失常、抗病力降低,超过25℃就会逐渐死亡,繁殖季节是晚秋至冬季。

 

“自然界的冷水温度,符合鱼的生长条件,而且水质好、无污染,可以让鱼儿长得快。另外,流水养鱼可以减少饲养成本。”赵汝泉说,基地每年会对养殖的鱼选择育种,使品种长期保持生长快的优良性状。在基地里,长了2年的道氏虹鳟鱼,体重可达1.5公斤,一生可多次产卵繁殖。

 

赵汝泉说,用自然流水养冷水性鱼,需要有人一直盯着养殖池。夏秋季节,山里有风,容易把落叶卷到鱼池里。他说,养殖基地有约30个池子,一天24小时都要有人看着这些池子,“落叶飘进养殖池后必须及时清理出去,不然就会堵塞进水闸,造成鱼池水量少缺氧。养鱼的人要随时注意清污,一点儿都不能大意。”


养殖池里的水是山上自然流水。受访者供图


形成标准化养殖流程

 

进入9月,赵汝泉每天都会戴着手套蹲在不锈钢盆前,对虹鳟鱼进行人工采卵。他熟悉其中的每个步骤:先将雌鱼的卵挤在盆内,用器具将鱼卵采集后放入盆里,随后把雄鱼的精液直接挤在卵上,再用手轻轻搅拌,使卵受精。

 

“因为精子在水中的生活时间很短,我们在操作时不能使水混入精液中。而且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分钟,就要搅拌精液与卵,使二者结合。搅拌后静置几分钟,再继续换水搅拌数次,将冲洗好的卵在加入清水的盆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待卵充分吸水膨胀,经过计数再移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赵汝泉说。


养殖场最资深的工人是本村人王志刚,他今年60岁,在养殖场工作快40年了。在他眼中,京郊虹鳟鱼养殖基地的操作流程越来越遵循标准化。他介绍,现在养殖基地配置标准化亲鱼培育池和苗种培育池,并有专人定时喂鱼苗。

 

赵汝泉将喂养鱼苗的经验总结为四个字——少喂勤喂。“鱼苗在专门的池子里养,我们大概两个小时喂一次,以破碎料为主;等鱼长大些,我们三四个小时喂一次,开始喂颗粒料,再长大些,一天喂三次,最后长成了成鱼,一天喂两次。”

 

据养殖场负责人介绍,该养殖场所用的泉水,水流速为0.2米/秒,场内具有封闭式的孵化设施,面积300平方米。目前有道氏虹鳟、金鳟、山女鳟、欧洲虹鳟、硬头鳟、银大麻哈、白点鲑、红点鲑、细鳞鱼、欧洲鲟等10余种,年生产发眼卵1000万粒、苗种150万尾,产品可直接销往河北、河南、辽宁、湖北、甘肃、四川等全国20多个省份。此外,为了确保生产优质的发眼卵、苗种,养殖基地除了为亲本鱼创造适宜生存环境,还在亲本鱼的选育和饲料配制、疾病防疫等方面,建立起一套科学操作规范流程体系。


9月10日,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受访者供图


鲑鳟鱼市场潜能有待释放

 

如今,虹鳟鱼养殖场也成为一些市民游玩观光的打卡点。“这里的鱼真不错,新鲜、口感好,而且山水风光和长城也美。”赵汝泉经常听到游客们发出如此赞叹。他说,游客在养殖场里,抬头能看到箭扣长城和山间清泉,今年春天旅游升温,好多人驱车来看鱼、看山水、看长城。

 

目前,该基地已经形成集苗种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科研、培训、游钓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科技型鲑鳟鱼养殖中心,并有了完善的产业链,不仅可以支撑首都市场商品虹鳟鱼产能需求,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据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围绕水产养殖发展休闲观光,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业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是科普鲑鳟鱼知识。“比如很少人知道,近年来,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深海鱼油,实际就是从鲑鳟鱼提取出的鲑鱼油,因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这两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而极具营养价值,其功能主要是营养心脑血管系统。鲑鳟鱼类中的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其他淡水鱼类,如每100克虹鳟鱼肉中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983毫克和247毫克。”


养殖场里的展示牌。受访者供图


赵汝泉说,鲑鳟鱼类的卵粒一般直径为4-7毫米,其富含鱼卵蛋白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每尾雌鱼产出食用鱼子的重量相当于鱼体重的20%左右,仅鱼子的价值就相当于整条鱼价值的1.5倍以上,“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对鲑鳟鱼的营养价值还认识不够,国内鲑鳟鱼子的市场潜力也还未完全释放。”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