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具备首只“同股不同权”及云计算第一股双重属性的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UCloud)正式挂牌科创板,股票代码为“688158”。随着鸣锣开始,优刻得直接翻倍跳开。最终当日收盘价为72.95元,较发行价33.23元,首日涨幅为119.53%,换手率为71.82%,成交额为21.78亿元,市值为308.24亿元。

该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季昕华在敲锣前的演讲中表示,过去八年,UCloud经历了多个互联网风口,也有人建议其做软件,但是UCloud坚持做底层基础技术,在和巨头竞争中,找到差异化道路。不仅如此,UCloud也拒绝了其他公司的收购提议,季昕华说,“告诉大家,和我们一样没有任何背景(的公司),在互联网有巨头情况下,也可以成长起来”。

1月17日,UCloud披露的上市公告书显示,本次发行的股票数量为5850万股。本次上市的无流通限制及锁定安排的股票数量约为4373.9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3%,该公司提醒称其上市初期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风险。此外,战略投资者在首次公开发行中获得配售的股票数量为1170万股。

同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UCloud是中立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自主研发并提供计算、网络、存储等基础资源以及构建在这些基础资源之上的基础IT架构产品,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品,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种模式为用户提供服务。此外,UCloud还推出适合各行业特性的综合性云计算解决方案。

目前,UCloud在亚太、北美和欧洲等地拥有32个可用区,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等地拥有国内线下服务站,为上万家企业级客户在全球的业务提供云服务支持,间接服务终端用户数达数亿人,客户包括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教育、零售和制造等传统企业。

UCloud由优刻得有限按审计的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优刻得有限是由创始人季昕华、莫显峰、华琨于2012年3月注册成立。2013年上半年,UCloud曾为实施境外上市而搭建了红筹架构,2016年考虑回归境内A股上市。

2019年4月1日晚间,上交所披露UCloud递交的科创板申报稿。随后该公司经历了四轮问询。9月18日,UCloud更新上会稿,接受科创板上市委审议。12月24日,UCloud科创板IPO注册获证监会同意。2020年1月7日,该公司启动网上路演。此次IPO的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首例同股不同权,创始人拥有六成表决权

UCloud股东结构分散,因此进行了AB类股份结构设置。该公司三位共同创始人,即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季昕华,首席技术官兼副总经理莫显峰,首席运营官华琨,已于2018年5月共同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三人为UCloud的实际控制人,持有A类股份,并且每份股份的表决权是其他股东持有B类股份的表决权的5倍。

招股书显示,发行前,季昕华三人共持有UCloud约29.73%的股份,持有64.71%的表决权;发行后,季昕华三人合计持有约23.12%的股份及60.06%的表决权。其中,季昕华将持股12.03%,莫显锋和华琨将分别持股5.54%。此前参与融资的投资机构,包括君联资本、元禾重元、中金甲子、中移资本等,表决权均低于5%。

事实上,证监会对同股不同权极为慎重,第一轮问询的第一个问题即与其相关,要求UCloud充分披露表决权差异安排的主要内容,对公司治理和其他投资者股东权利的影响,并作出充分的风险揭示和重大事项提醒。第二轮问询又将特别表决权相关问题列为首个问题,同时问题更加详细。

回复问询的文件显示,UCloud设置特别表决权股份符合《公司法》《注册制实施意见》《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该公司为一家符合要求的科技创新企业。设置特别表决权,是对由季昕华三人持续、稳定地对UCloud形成共同控制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对发行人的共同控制权继续稳定、有效。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京东,以及香港上市的小米集团、美团点评等中国公司均有类似制度安排,UCloud上市后,其成为中国A股市场首只同股不同权的股票。

在上市后的采访中,季昕华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大部分科创企业的共同诉求。科创企业整个上市过程中前期是亏损的,不盈利的,所以它到上市的时候融了很多方的资本,会导致创始团队的股份比例相对少一些,上市之后对整个公司的控制力就不够,不能按照公司的长远规划考虑事情。大部分公司希望在同股不同权上有所突破。

作为人大代表的季昕华曾在2019年两会期间参与科创板规则的讨论,并且与上交所、上海市政府、证监会等多个机构进行沟通。直到当年3月22日正式发布规则,机制率先允许,但其内部仍对是否申请进行讨论,因为如果申请同股不同权势必会拖长整个上市周期。

在讨论过程中,UCloud遇到了三个方面的困难。首先,要说服原有股东,尤其是具有国资背景的股东,后者不敢签字的原因是担心这样的结构设置会导致利益受损;其次,相关制度不够成熟,市场监督管理局收了文件,却没有办法处理;第三,最高法的司法解释直到6月底才出来。后者解决了,整个机会的窗口才打开。

“我觉得作为一家科创公司,如果我们不去尝试,中国就没有AB股设置的公司了”,季昕华表示,在我们(申)报完后,没有另一家提出AB的公司,因为大家都担心搞不定,所以看我们往前冲。24日下午的时候,很多公司给我打电话说你们成功了。

业绩调整,对未来盈利风险提示

UCloud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16年至2018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5.16亿元、8.4亿元和11.8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7683.46万元和8032.33万元。而在其2020年1月14日披露的招股书中,三年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7098.3万元与7721.23万元。

不仅如此,2019年上半年,UCloud营收同比增速较2016年至2018年有所放缓,同时2018年下半年加大资源投入以及主要产品价格下降,导致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较2018年下降了9.44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4.31%。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因素,UCloud披露包括,主要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头部厂商为拓展市场份额进行竞争性降价使得产品降价成为行业常态;固定资产成本上升,其在2018年下半年对服务器资源进行较大批量的采购和部署;下游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以及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UCloud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4.9%下降至2018年的3.4%。

值得注意的是,UCloud选择的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根据发行价计算,上市时市值约为140.41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为11.87亿元,因此,市值及财务指标符合上市规则规定的标准。

华琨在上市后的沟通会上表示,为了跟上高速增长的行业,需要投入很多资源,所以2018年年底进行了大量投资。后来复盘这个事情时发现,新旧设备的更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因为云计算是全天工作不能间断,所以需要更好的在线迁移技术完成,这其中存在技术难题要解决。

与此同时,2018年消费互联网领域多个行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UCloud的重要布局游戏行业由于版号暂停发放,导致整个行业增速基本上为0,直到2019年下半年才有所复苏。尽管游戏行业收入目前仅占UCloud的20%,但对其业绩仍产生了影响。版号恢复发放后,业绩也才恢复到10%以上。

消费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产业互联网虽然为外界所看好,但仍需要时间。华琨表示,云计算行业整体出现放缓,但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传统企业上云的节奏正在加快。金融保险行业的客户正出现在UCloud的目标中。

教育行业则被认为是区分于其他中国云计算赛道竞争者的方向之一,华琨表示,2020年,UCloud入围了上海市教委云网项目,其已经开始为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华东大学等十几所高校提供云服务,“这些做好了,我们还可以再进行复制”。

“我们最核心的是靠技术,新老设备的更迭当中迁移的快,整个周转的就快,毛利就会高”,华琨说,“价格竞争一定是常态的东西,相对价格有优势的腰部客户,头部客户发挥我们的中立性,我们也会争取,但每个客户群体带来的毛利是不一样的,对我们来讲是一个组合。”因此,UCloud要做的事组合整体的毛利率上升,2019年下半年已有相关迹象。

至于上市后如何提升净利润,季昕华告诉新京报记者,云计算是需要长期发展的,所以我们还会坚持以规模为主,保持适当的利润。下一步,UCloud要执行的战略被称为“CBA”,即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季昕化解释称,我们的客户刚开始是需要云的技术支持,但是到一定阶段,它不像大公司有很多的流量,所以它其实需要的是数据。我们通过安全屋的模式帮它合法获取数据。有数据之后,就需要人工智能。也就是说,这个战略是围绕用户需求来做的。

此外,华琨告诉新京报记者,UCloud正在与代工厂沟通,进行服务器的定制,而这将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其参与价格竞争的机会。

IPO募集资金缩减,后续会再融资

UCloud虽然较早就提交了申请,但在注册期间,该公司对IPO部分方案进行了调整。

早期招股书显示,UCloud拟发行不超过1.214亿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1.56%。若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后,其最高发行股份数量上限约为1.40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7.72%。

2019年12月9日,UCloud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上市方案进行了调整。结果为当前公开发行的5850万股,占总股本的13.85%,并且不采取超额配售选择权。调整后发行股数与原先最高发行股数相比,下调了58.10%。

不仅如此,随着发行股份的降低,UCloud也调整了募集资金的数额,由原计划的47.84亿元,缩减至19.89亿元,相应的每个项目的分配也随之减少。

2019年12月9日,UCloud收到证监会出具的《发行注册环节补充反馈意见落实函》,后者提到的问题仅有一个,即要求该公司里面提到的问题仅有一个,即要求公司结合现有业务规模、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一步说明募集资金(47.48亿元)和投资对发行人影响。

随后,UCloud回复称,原募投项目的投资金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收入和利润的实现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此公司拟调整募投项目。对于项目建设的剩余资金需求,其将通过再融资、银行贷款、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等多种方式自筹解决。

华琨表示,整个科创板的再融资放开了,所以对UCloud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再融资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资金,所以最后整个团队讨论了一下,第一次可以先少试一些,少入一些,后面再择机融资。不过,UCloud并没有具体的融资时间表,“我们整个募资主要是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个时间非常长,先募三年,之后根据再融资的时长融资资金“。

新京报记者 梁辰 编辑 徐超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