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很短,但问题很大。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在老师的引导下喊出应援口号的时候,“教书育人”的底线已经被触碰。之所以这条视频激起舆论尤其是家长们的强烈反对,是因为人们一致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而不是成为被洗脑对象,成为“教师粉”的接班人的。


网传视频截图之一。

 

宿迁这名“教师粉”没把带学生录制应援视频当成一桩严重的事件来看,没意识到她的做法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对孩子的洗脑。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应有追星概念,即便有,也要得到理性的引导,“教师粉”给出的应援口号简单粗暴,容易给孩子们造成误导。


网传另一视频截图。

 

肖战在微博对此事的回应,除了希望所有人把学业、工作、生活放在追星前面,更直接喊话“教师粉”要“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和行业底线”,最后“我不需要应援”这几个字的结语,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反对的态度。

 

粉丝追星进入“应援时代”之后乱象丛生,批评的声音并没有抑制粉丝的狂热。一些追星者更是忘记了自己的正常职业,面孔模糊成单一的“追星族”。对于宿迁“教师粉”的停职停课,便是对她丢失的教师身份的一次强提醒。身为一名老师,不能利用教育部门赋予这一群体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权力,去满足一己之私。

 

教师的权力,亦可以视作公权力的一种。因为面对老师的权威与影响,孩子们几乎只能完全接受而没法提出异议。因此对于教师的身份,所有教育从业者都应珍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在私人领域里追星没问题,但在涉及自己的职业场合时,还是要控制冲动,别把公共领域变成个人喜好的秀场。


此前的争议事件,后西安市扶贫公益慈善基金会对此发布声明,称该账号系其机构员工的个人账号,该员工私自将其账号认证为官方账号,决定将该员工予以辞退。

 

动用公权力追星一向为网友所反感。此前微博上不止一次出现过政府、媒体等认证为蓝v的机构发布追星内容的事情。这样的内容出现一次,机构的公信力便降低一次。因为机构的服务对象为公众,哪怕偶尔一次转化成追星的工具,也会让人心生诧异,产生不协调、不严肃的荒谬感。前几年有地方发生的官员追星被曝光之所以被当成丑闻,也是因为公权力被滥用。

 

社交媒体上因追星所带来的粉丝骂战、打榜排名、购买应援等,不排除有幕后公司运作的手段,但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往往更多由站在台前的明星来承担,有时候明星也会百口莫辩。粉丝文化的畸形化,不只是娱乐圈的问题,也是文化、教育、舆论引导等多方面的问题。这次“教师粉”引发的舆论事件,足以给人带来多方面的反思。

 

□韩浩月(专栏作家)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