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海报。


在即将上映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中,有两位演员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喜欢这部电影动画片参演其中,一是甄子丹,二是李连杰,他们都因为女儿对这部电影原版动画的喜爱献上精彩的表演。甄子丹在片中扮演董将军,他是木兰所在军队的统帅。董将军在军中备受尊敬,在战场上经验丰富,可以说是木兰的精神导师。“我女儿看过100多遍动画版《花木兰》,她非常希望我可以出演,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和导演妮基·卡罗合作,这部电影由女性执导很关键,因为电影讲述的是女英雄的故事,如果我能参与到任何能为女性发声的项目中去,我都会做,因为女性很多时候没有和男性平等的机会,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都很有意义。”

 

甄子丹认为董将军对于木兰来说是父亲一般的存在。他是木兰的导师,木兰在董将军身上也看到了精湛武艺之外的睿智。片中大部分时间他都以威武的将军形象示人,但和木兰在一起时就会表露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就像我就特别喜欢木兰和董将军对话的场景。”众所周知,甄子丹作为知名的动作演员拥有一手好功夫,他的武术技巧更是让卡罗惊叹不已。卡罗回忆自己在片场印象最深的经历就是第一次亲眼看甄子丹表演武术:“有一场戏是他在新兵面前舞剑,我看得目瞪口呆。他的动作、飞速舞剑的方式,都让我无法看清剑的移动轨迹。”卡罗笑说因为甄子丹的动作实在太快了,不得不用慢镜头把整个过程重新拍摄下来,这样才能看清他的动作。那么这次在片中我们会看到怎样的甄子丹呢?通过采访,他告诉了我们一些有趣的揭秘。


【对话】

 

对于观众对他在《花木兰》中“怎么打”的期待,甄子丹笑谈自己这次饰演的角色主要是去衬托花木兰,大家还是主要看刘亦菲怎么打。


新京报:这次大家可以通过影片看到怎样的甄子丹?每次有这样的角色大家都在想你会怎么打?


甄子丹:我觉得大家的关注放在花木兰身上(笑),我相信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原因参演一个戏。我最大原因就是我女儿,她实在是《花木兰》的忠实粉丝,我陪她也看了无数遍,一起唱动画里的歌。另外电影是宣扬中国文化以及女性题材最好的介质,还有不少老朋友参与其中,剧组氛围非常开心。(至于)武打如何大家还是主要看刘亦菲怎么打,我(的角色)会尽量去衬托她,当然衬托也是很难做的(笑)。

 

甄子丹饰演的董将军在新兵面前展示高超武技。


新京报:这次董将军在片中的武术有什么标志性的特点或是与此前不一样的风格?


甄子丹:我希望观众别过多把关注度放在武打如何上,《花木兰》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题材,它是为女性发声,宣扬中国民族文化的故事,武打只是一部分。看武打片其实有太多的选择,我希望大家去体会整个故事,还有刘亦菲的整体表现。

 

新京报:在现场有专门给刘亦菲传授一些武功技巧吗?


甄子丹:没有,她也看过很多动作片,现场只需要我对表现有一些建议,另外当她投入角色时最好不要打扰她,就专心研讨一个细节,投入角色情绪就好。动作戏肯定是跟着人物的情绪走,我只是会给她一些简单的建议。她已经有很好的经验了,不需要太多额外的杂念。

 

董将军在片中堪称是木兰的精神导师。


新京报:刘亦菲也提到过杂念这个词,这是大家面临的一个困扰?


甄子丹:演员必须要投入自己的角色,这是演戏最重要的一部分。刘亦菲平易近人、很勤奋、谦虚,我还在片场见过她的妈妈,她妈妈还是《叶问》的影迷。其实大家拍戏都很专注,都在异地,在一部迪士尼的全球大制作、大IP主演,这也是多年来我们奋斗来的,这种是以前不会发生的,所以这也是很开心的时刻,一群华人演员共同创作真的很是温暖的一件事。

 

新京报:《花木兰》有很多华人演员参与,与你在中国拍摄的电影有什么区别?有感受到文化差异吗?


甄子丹:因为导演和剧组有外国人,演员则有很多华人的脸孔,我感觉很新鲜。拍摄时候都很忙,不会觉得格格不入,主要《花木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全世界欣赏一个源自中国的故事,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儿。作为演员,必须都要加上自己的经验,因为英文的文化表达一种意思,和中文表达一种意思,肯定是有所不同的。特别是这个戏是武装片,古装角色的姿态是怎样的,都非常中国化,两种文化的结合也是一种创新,包括对白、讲话的语气、走路的姿势都有不同,有时候我们也会和导演交流,你的动作不能这样,很多礼节、眼神、文化、姿态都必须保持中国化。

 

甄子丹认为《花木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全世界欣赏一个源自中国的故事。


新京报:你觉得还有什么中国故事可以推向海外?像《花木兰》一样有更多深入的制作为电影的?


甄子丹:我对《花木兰》印象最深还是动画版本,这也是影响我参与拍摄的最大的因素。中国历史悠久,有太多故事,只要放开怀抱,很多珍贵的题材都可以拍成电影展示给世界观众。

 

新京报:您提到女儿特别喜欢,有没有带她来现场探班呢?


甄子丹:那时候她上学,所以就没有来探班。不过开始我告诉她爸爸要演这个戏,她就一直追问我唱哪一首歌,可惜的是最后没有歌曲的安排(笑)。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