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每年的秋收季也是中药材的产新高峰期,今年受疫情及市场供需关系等影响,部分中药材出现价格上涨。新京报记者从多家涉及中药种植、中药饮片及中药批发、中成药生产的企业获悉,今年受疫情、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确实有很多中药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尤其是野生动物类药材涨幅大,有企业已提前预估涨价品种并做好储备。

 

专家分析,监管趋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加之疫情影响了中药材的种植及进口,推高了部分中药材的价格,也不排除个别品种有商家囤积居奇。

 

数十种中药材价格涨幅较大 部分创历史最高价

 

中药材产业信息门户网站——中药材天地网的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综合200)显示,今年1月1日,综合200指数为2257.21点,自9月2日以来,该指数呈现上涨趋势,尤其是从10月19日开始,指数同比去年增幅超7%,随后逐步攀升,截至11月10日综合200指数为2451.76点,同比去年增长9.34%。

 

河北安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聚药堂药业董事长马占江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1400多个品种中有213个品种价格上涨,其中涨幅超20%的有97个品种。聚药堂药业主营中药饮片等,据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初,公司1400多个中药材品种中,有116个品种的收购价涨幅在20%以内,其中最贵的是冬虫夏草(优),每公斤价格从11万元涨至11.8万元,涨幅7%;刺猬皮(优)从原价245元/公斤涨至300元/公斤,涨幅18%。

 

“实际上我们公司1400多个品种中,每年都会有一些涨价或降价。”在聚药堂药业董事长马占江看来,如果收购价的涨幅超过20%,就算比较大的涨价。公司219个涨价品种中,涨幅超过20%的品种达到了97个,尤其是优等的鼠曲草、鱼鳔、红曲、木槿花、芫花、花蕊石、分心木、禹余粮以及蛤蚧(约13cm)的涨幅均超过了50%,涨价幅度最大的是动物类药材蛤蚧(约13cm),从每公斤17元上涨至75元,涨幅达77%;鱼鳔(优)价格涨幅也有51%。矿物类中药材禹余粮、花蕊石的每公斤价格涨幅也分别达到了73%、60%。


数据来源:聚药堂

 

因市场上货源较少,货源主要靠进口的白豆蔻(统)的市场价格自10月以来不断刷新历史高峰,11月10日,亳州药市每公斤的最高价达到360元,比9月1日的165元上涨195元,而年涨幅更是达到了271.13%。

 

因为新冠疫情,与疫情相关的20多个中药材价格也曾出现大幅上涨,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芩等,有的涨幅能翻一倍甚至两倍。但新京报记者从聚药堂药业统计的涨价清单中看到,除了优等连翘(青翘)的价格仍有12%的涨幅,每公斤从65元上涨至74元之外,上述疫情相关药材均不在涨价之列。马占江表示,随着新货入市增加,这些药材的价格此后逐步回落,已基本回到正常价格范围内。

 

“连翘是植物类中药材中涨价的代表品种,今年受气候影响,基地的连翘减产约60%,加上连翘又是疫情相关药材,我们预估其价格会创历史新高。”振东制药旗下公司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利峰表示,影响植物类中药材的因素很多,包括大气候、国家政策导向、疫情等,作为公司主营品种的连翘是野生抚育,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连翘基地,但今年倒春寒导致连翘座果率低,整体减产60%,而实际影响将更大。另外,新版药典颁布实施,对连翘的要求也大幅提高。为此,胡利峰预估,连翘的价格将会创造历史最高点。

 

企业预估:野生动物类中药材将全面涨价

 

江西樟树市三都虫草燕窝参茸行主营贵细药材,经理熊福民最大的感受是,今年野生动物类中药材价格涨幅较大,基本都在30%以上,如金钱白花蛇,由于总体货量少,从每公斤约50元上涨至约100元。“药厂感受到的涨价幅度可能更大。”

 

“我们预估野生动物类中药材会全面涨价。”胡利峰表示,新冠疫情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野生动物保护性政策,导致一些野生动物类中药材涨价,特别是一些难以养殖的野生动物品种,比如乌梢蛇,去年养殖和野生货源各半,今年野生的无法捕捉后,价格飞速上涨。

 

中药材天地网的价格显示,安国药市10月1日的乌梢蛇每公斤价格为680元,到11月11日已经上涨到950元,今年累计涨幅73.43%。而胡利峰预计,乌梢蛇的价格还会继续攀升。

 

“野生动物保护政策频繁出台,我们认为,某些品种,如全虫(即全蝎)的价格目前没有大幅上涨,与执法机构没有足够重视,仍有部分人还在捕捉野生的有关,预计明年随着执法力度加大,野生减产会更加严重,从而推高价格上涨。”胡利峰说。

 

疫情、气候、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价格

 

中药材价格上涨,对一些企业的经营造成一定压力。“每年的中药材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肯定有影响,尤其是涨幅较大的品种。”马占江坦言,公司的中药饮片直接供给医院,而公立医院一般一两年才会调整一次价格,因此有的品种即便收购价水涨船高,但供货价不变,导致部分品种赔钱。“我们给公立医院的供货中,一般有70%的品种能挣钱,15%不挣也不赔;而15%的品种会赔钱,主要就是因为收购价上涨。”马占江说。

 

业内人士指出,秋冬季的中药材涨价潮中,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有望受益。对此,胡利峰表示,公司从中药材种植/养殖到中药饮片经营再到中药、中成药加工等全面布局,所需品种几乎能自己供应,而且公司会预估涨价品种并进行提前储备,因此受到的影响较小,有些品种的储备效应已经显现。

 

对于中药材涨价的原因,马占江认为,今年疫情最严重之时正值春耕时节,而疫情管控影响了中药材的田间种植管理;另外,今年多雨水,也导致一些药材种植减产。行业还有句俗话,“多了是草,少了是药”,有些品种的价格与供需关系变化有关,种多了价格便宜卖不出去,就成了不值钱的草。农户减少种植后又变成“物以稀为贵”,价格会再次提升,这是市场规律,因此今年涨幅较大的品种,基本都是近两年降价比较大的品种。

 

胡利峰认为,影响中药材价格的最核心因素是关注度。某个品种预估其价值高的人多,提前储备,必然会导致其价格水涨船高,其次是供需关系和国家政策导向影响。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邓勇看来,除了上述企业提及的疫情、气候对种植的影响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等因素外,还有政策、进口中药材受疫情防控影响难入关等因素推高部分中药材价格。其中,《国家药品管理法》的修订,对中药材的生产、炮制、储存的标准要求提高,对假药、劣药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在法律、政策标准双双提升的背景下,企业为了迎合监管要求,必定会提高质量管理,确保药材达标,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推高中药材涨价。

 

而疫情影响了一些进口药材的入关,进口量急剧减少,国内库存消耗加快,导致供需矛盾加大。同时也因为《动物保护法》的修订等,政府加强了对动物类中药材的监管力度,导致了部分品种货源减少,养殖品种成本提高。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