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杨菲菲)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如何逐步常态化?未来在线教育如何发展?12月2日,新京报主办的“2020在线教育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以“融合创新 未来新生态”为主题,邀请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等相关领导,北师大教育专家、学校代表以及国内头部教育机构负责人,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生态。

 

“疫情防控常态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和“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成长和突破”是此次论坛的两大议题。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在致辞中表示,设置这两个议题是想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角度,立体式观察、分析教育的新生态、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如何深度融合、如何互补互促、如何趋益避害、如何共生共赢?”

 

谈协同:校外机构要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到,“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允许购买并适当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市场化优秀在线课程资源,探索纳入部分教育阶段的日常教学体系,并在部分学校先行先试。”

 

但是,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如何处理好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论坛上,作为企业代表,洋葱学院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提出了他的疑惑,“教育行政部门希望教育企业以什么角色参与?哪些领域希望企业参与?”

 

“该学校办的要回归学校,校外机构要做绿色补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明确提出,校外教育企业要做好自律。对于校外机构未来的发展,俞伟跃表示,希望校外培训机构多开展音体美琴棋书画等培训,特别在学科类教学方面不要替代学校的教育功能,全社会形成育人正能量,为孩子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认为,教育供给侧不能简单切割学生时间。他建议,教育工作者要共同研究未来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改革“体制内、体制外、家长三方的供给越卖力气,孩子越吃不下去,没准还撑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李奕以参与论坛的几家教育企业为例,“比如说,洋葱数学如何让产品数据深化辅助学校的作业系统,作业帮和猿辅导能否和学校老师相结合调整作业服务的供给,真正帮助学生减轻负担、提高产能……”在李奕看来,这才是供给侧的融合。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从学校角度阐述了他的建议。夏青峰表示,近年来学校曾探索过与教育企业合作,学校老师在技术方面还比较较欠缺,在个性化教学时对一些工具和技术使用不够顺畅。他希望,能有更多好用、简单、便宜的教育工具开放给学校。

 

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认为,教育企业在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但不能营销焦虑、过于拔高,除学业外,多关注综合素养课程,“要和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和谐的生态体系。”

 

“作为教育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律,才能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作业帮执行总裁苏静表示,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在信息化使用上是有困难的,作为教育企业,希望能够提供工具,包括题库系统、课件系统、直播互动系统等为老师服务。猿辅导公共事务副总裁任子歆也表示,教育企业一方面要做好家校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凭借技术和资源优势,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谈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应统筹安排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节奏,值得庆幸的是,在线教育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当前形势下,无论是校内课堂,还是校外培训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教育新模式和样态。与此同时,此次疫情也让在线教育公司经历了一场大考。

 

李奕表示,疫情期间,学校内的班主任、学科老师迅速响应,不断推出优质课程;培训机构也在第一时间开放了平台和课程,社区等部门也提供了很多支持,“广泛的教育资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其中一个变化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学习方式。”

 

在李奕看来,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并不是疫情之下一种暂时的、被迫的教学方式,而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对于线上线下教育的常态化融合,李奕提出,未来要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统筹安排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在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按等级区分出适宜在线远程自主学习的内容,安排在线上处理,将不适宜在线远程自主学习的内容安排在线下处理,形成线上和线下有梯次、立体化的统筹格局。

 

“未来的学校是无边界的。”余胜泉认为,疫情期间,教学服务空间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学校的围墙正在被打破,在线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解决教育难题要靠科技和大规模社会化协同。

 

对教育企业而言,强调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的OMO模式(Online-Merge-Offline)也是今年最热的话题之一。

 

爱学习(高思)集团副总裁田莉认为,OMO模式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线上教育的“快”和线下教育的“慢”的完美结合。第二是云和I的结合,云端是突破空间、没有限制的,能够实现很方便的沟通,包括复习、预习,线下的I的教育,包括习惯的培养、陪伴。第三个是科技和生命的结合。科技走到现在,学习获得知识变得特别快捷,但生命本身是要去体会成长的。

 

如何让OMO更有效地实现教学效果?在尚德机构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吕露看来,成人用户与K12用户不同,中小学生有家长监督,成人更加自主。尚德会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提升学习时长和学习效率,无论是互联网的氛围,社群的氛围还是技术应用,目的都是让成年人坚持学习,并且高效率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

 

跟谁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罗斌表示,老师解决的是知识体系的传授问题,但在教学中没有办法做到个性化的教学,教育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在互动中照顾到每个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讲解、答疑,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

 

“线上教育一些天然的缺陷还需要一段时间解决”,好未来集团高级总监赵乙廷认为,要让OMO更有效,首先需要突破的问题可能不是技术层面,教育行业更应思考人的因素,让人与技术的结合。

 

论坛现场,还有来自北京不同中小学的5名新京报小记者,他们带着各自在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教育专家、企业负责人直接对话。此外,本次论坛还借助在线直播的方式,在新京报、千龙网、中国网、新浪教育、腾讯教育、搜狐教育、网易教育、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百家号、一点资讯等多个平台同步播出。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