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新京报智库特约撰稿 王思丹


当地时间12月24日,在长达四年半的努力后,在脱欧过渡期结束前7天之际,英国与欧盟终于敲定了一份贸易协议,避免了无协议脱欧的巨大风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携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举行记者会,宣布正式与英国达成“脱欧”贸易协议(全称欧盟-英国贸易与合作协议),以此界定明年1月1日英国结束“脱欧”过渡期后的欧英关系。 


节日彩灯难掩英国的窘境



然而,今年的节日彩灯难掩英国面临的窘境。


脱欧最后时刻逼近,变种新冠病毒蔓延英格兰,全球多国先后停止与英国的航班往来,一时风声鹤唳。


英欧双方协议的达成,固然是悬崖前的勒马之势,为阴雨连绵的英国寒冬洒下一丝阳光。该协议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英国产品可以在脱欧后继续享有零关税零配额进入欧盟市场的地位,同时也在僵持不下的渔业、法律、国家补贴、专业资格、安全和法律执行、交通运输、标准、科学、大学交换项目等领域实现突破。


2016年6月脱欧公投以来,唐宁街10号历经两次易主,三位首相。长达四年多的英欧谈判重创英国政治格局和政策议程,也令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重挫。双方的谈判进程不仅受到欧盟其他成员国的左右,也受制于英国国内政治力量的影响。 


英国的经济地位将逐渐下降


尽管脱欧贸易协议达成,英国从“屏住呼吸”到“喟然长叹”,但是后脱欧时代,这对于英国经济的影响依然是深远而不乐观。


首先,后脱欧时代的英国将不再以欧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欧洲大陆事务,但是紧密的经贸关系和市场联系决定了英国无法摆脱欧洲而独善其身。


仅以近日英法边境关闭造成的困境来看,英国遭遇的问题似乎更加严重。


受困于英格兰南部的卡车司机必须等待法国方面的边境措施安排,货运卡车大排长龙,景象十分罕见。


另一方面,英国国内,由于欧洲货运受阻,同时受到疫情冲击和假日购物需求上升,部分大型超市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实施限购,这对于传统上倚重于自由经济和贸易的英国来说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另外,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身份本可以对欧盟决策施加政治影响,但是后脱欧时代的英国将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与欧盟进行“孤军奋战”,未来的双方合作和其他政策安排对于英国来说绝非易事。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其次,欧洲经济重心转移,英国在全球经济的重要地位不再辉煌如昨。伦敦金融城享誉全球,是世界各地金融产业的教科书式模板。2016年脱欧公投结果出炉之后,德国法兰克福等欧洲大陆金融重镇就成为全球银行业的转移目标。曾经受到追捧的英镑一夜之间跌至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在英国注入巨大投资的全球各大企业纷纷宣布调整产业战略,部分转向欧洲大陆。


随着后脱欧时代的来临,不论欧盟的前景如何,英国的相对经济地位将逐渐下降,英国的投资吸引力也将大不如前。 尽管,英欧贸易协议避免了无协议脱欧的“灾难性”风险,但并非是刺激后脱欧时代的经济良药。


该协议包括的货运贸易未能覆盖到英国服务业,然而,英国服务业对欧盟市场占据较大的贸易顺差利益。同时,根据该协议的规定,英欧将不再自动承认彼此的医生、护士、建筑师、工程师等人员的专业资格。这意味着本已资源紧张的英国医疗系统将会雪上加霜,甚至会面临严重的人员短缺境况。


随着投资吸引力的大幅下降、全球人才的流失、金融行业的外流、服务行业的下滑,后脱欧时代的英国弱势地位将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出来。 


未来英国国内政策安排可能会出现波动


再次,英国地方经济、资金和政策安排将进入后脱欧时代。


尽管脱欧派始终强调英国对于欧盟的贡献和欧盟对于英国的不公平,但实际上英国也从欧盟层面获得广泛利益。英国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人员从欧盟获取研究经费,开展科研活动和教学设施建设等,英国学生可以享受在欧盟内部的交换生项目。但是,目前该协议确认英国学生将无法继续参加欧盟的大学交换项目,只有北爱尔兰学生可以继续参加爱尔兰的交换项目。


欧盟在经济和产业发展领域也有向英国地方层面进行投入。英国康沃尔郡是受到欧盟资金支持的主要地区之一,当地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会和投资项目均来自于欧盟。脱欧对于当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冲击。


因此,康沃尔郡政府一方面要求英国国家层面制定政策,弥补脱欧后的资金和政策缺口,另一方面呼吁继续保持康沃尔与布鲁塞尔的联系渠道,确保欧盟的剩余资金可以顺利到位。


鉴于英国地方层面对于欧盟的长期政策和资金支持需求以及对于欧洲市场的依赖,未来英国国内的中央和地方政策安排可能会在后脱欧时代出现波动。


脱欧贸易协议的达成意味着英国脱欧过渡期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英国、欧盟以及世界都将开启新的篇章。


脱欧协议为捏了一把汗的英国带来了一丝舒缓,但这绝不是英国和英国人民的圣诞礼物。后脱欧时代的大门即将开启,英国不仅面临着脱欧的经济困局,同时还要应对新冠疫情的空前挑战,英国的经济形势将随时光流转而见证历史的判断。


□ 王思丹(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

 

编辑:柯锐   实习生:余丹  校对:卢茜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