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健康城市是什么样?它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我们国家各城市的健康状况如何?……”12月28日,《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正式发布。结果显示,综合评估位于引领型的城市为:深圳市、杭州市、南京市、北京市、上海市。

 

据悉,该指数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联合研究编写。该指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编写,基于2019年数据,首次实现我国80个主要城市综合健康水平的评估考核。

 

突破城市健康评估研究空白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指出,由于健康城市影响要素纷繁复杂、区域发展不均衡、各个主体对此的理解和需求差异巨大、整体和细分的准确数据难以获取等原因,此前国内缺乏一套覆盖全国且可横向比较的客观评估标准。

 

尹稚称,“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正是瞄准这一研究空白,首次实现了可度量、可比较、多主体、多环节的中国主要城市健康评估的突破。

 

据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介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的主视角按城市健康要素划分,共包括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健康效用5个评价板块(一级指标),16个评估领域(二级指标),53个评估项目(三级指标)。此外,还按城市治理视角设立“分主体指数”,按建设过程视角设立“分环节指数”等。

 

从数据源看,53个三级指标中,除23项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统计,有16项来自专业大数据,例如运动、睡眠、体重指数以及居民健康消费类指标等;有10项来自互联网大数据,例如城市医疗、养老和体育健身设施人均数量、身体和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指数;还有城市热岛指数、城市植被指数2项遥感数据。

 

“未来,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健康城市指数研究工作,并逐步向健康乡村指数延伸,最终实现我国全地域、全人群、全周期覆盖的健康评估监测。”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介绍,将持续不断输出成果,未来将按年度发布城市健康指数总报告、按季度发布专项研究成果,并每5年进行阶段性评价,编写“清华健康城市蓝皮书”。

 

北京健康产业、植被绿化等排名第一


据《清华城市健康指数》评价结果,全国80个主要城市分为引领型、优质型、平均型、发展型、追赶型五个级别。其中引领型城市5个,优质型城市14个,平均型城市26个,发展型城市26个,追赶型城市9个。

 

通过对比可发现,我国平均型及以下城市占比达76%,表明大部分城市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卫生城市”转型升级“健康城市”亟待加速。

 

其中,平均型城市的短板是居民健康行为和健康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发展型城市表现出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健康设施较为落后;追赶型城市整体指标落后,其中健康服务、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存在的差距最大。

 

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估位于引领型的五个城市分别为:深圳市、杭州市、南京市、北京市、上海市。引领型城市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类型城市,其中健康服务和健康行为的领先程度最突出,表明其在卫健系统资源投入上相比其他城市有绝对优势。

 

但这五个城市存在指标得分不均衡现象:深圳市在居民健康支出、健康水平和慢性病防治方面排名第1,传染病防治排名第78;杭州市在居民生活习惯、核心健康设施配置排名第1,但居民健康意识排名第61、经费保障排名第48;南京市在经费保障、健康支撑设施方面排名第1,吸烟程度排名第68;北京市在健康产业、植被绿化方面排名第1,居民生活习惯排名第63;上海市医疗服务、居民健康意识排名第2,核心健康设施排名第65。

 

从地区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在各方面均处于领先,尤其是健康效用、环境和设施方面优势突出,但健康服务水平与西部持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西部地区次之,健康服务和健康环境情况良好,健康行为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但高于中部地区,在健康设施和健康效用方面亟待提高。

 

中部地区总分落后,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尤其是健康服务、健康环境方面落差较大,仅在健康效用方面高于西部地区。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巫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