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赵方园)10月31日,《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发布。结果显示,整体看近四年全国城市健康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首先,2023年较去年全国城市健康水平上升2.1%,在296个参评城市中有249个城市健康指数出现上升。其次,从指数水平分级来看,头部城市比例提高,引领级、优质级城市数量增加,较去年新增引领级城市3个、新增优质级城市24个,而排位靠后的发展级、追赶级城市数量有所减少。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城市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城市健康水平引领全国。东部地区引领、优质级城市大幅增加,中部地区提升明显,追赶级城市数量减少。从城市群来看,辽中南、山东半岛进步显著,长三角、珠三角、辽中南城市群健康水平排位靠前,长三角主要体现在健康效用较好,珠三角则是健康环境维度优异,辽中南在健康设施方面比较突出。


此外,健康环境、健康效用的区域格局特征较为明显,健康环境呈现“南优北低”、健康效用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格局。健康环境产生空间差异的主要指标是空气污染防控,尤其是空气重污染天数,北方问题相对突出。健康效用则体现在居民体质合格率指标,东部地区高于西部。


大城市组健康水平四年间稳步提升。四年大城市组指数年均增长1.53%,近半数大城市评价为引领级和优质级,且无追赶级城市。


从城市排名来看,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深圳引领全国,四年来均保持头部城市水平。前十位大城市排名相对稳定,厦门、成都、福州新晋步入引领行列。此外,长沙、太原、济南、南昌、唐山、鞍山等13个城市健康水平提升至优质级城市行列。


中小城市组健康水平四年来加速上升,年均增长达到1.65%,追赶级城市数量有所减少,但尚无中小城市达到引领级。


中小城市组排名前十城市总体稳定,但位次竞争激烈。威海、衢州、湖州、丽水和通化位列本次中小城市组前五名,中小城市组的头部城市在健康行为、设施、效用方面相对较好。


城市健康水平国际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在预期寿命、医疗服务、城市绿化方面具有优势,而国际城市则在环境治理、生活行为方面表现突出。从中国城市来看,北京医疗条件在19个国际城市中位列第一,上海预期寿命位列第二、医疗条件位列第五,广州较为均衡,医疗条件、城市绿化、预期寿命均位列前五名。


环境健康价值初步核算表明,2022年成都市治理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价值为45亿,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带来的健康价值为56亿,约是成都年度医保基金支出的10.5%和13.1%,改善环境带来的人群健康效益十分明显。


此外,我国健康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日趋明显,核心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指标有较大年度增幅。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