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北京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改革。


2月1日,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528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中,由北京市审批部门负责实施的共计315项,其中129个事项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限,平均缩短审批时长9.3天。


129个事项审批时长平均缩短9.3天


据了解,北京市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清单化管理,制定了中央层面的“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清单(523项)和北京市“证照分离”全覆盖地方许可事项清单(5项)。哪些事项按照何种方式进行改革、具体改革措施是什么、改革后如何加强监管、由哪些部门实施,全部在清单中列明。


528个清单事项中,由北京市审批部门负责实施的共计315项,其中,129个事项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限,平均缩短审批时长9.3天;64个事项进一步优化了审批条件;282个事项进一步精简了审批材料;17个事项延长或取消了有效期限;173个事项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理。


依托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累计向各相关部门推送企业登记信息4万余条,实现了“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路”,全市累计2.5万余家市场主体享受到改革便利。


在全国首推告知承诺制,审批效率提升60%


去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新进展。2020年6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意见》,围绕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提供首善一流的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和政务服务、夯实法治保障五个方面提出28项举措。


北京市在全国首推告知承诺制,登记机关告知承诺事项的具体范围和办理条件、标准,市场主体承诺所提交登记材料的真实、有效和合法性,登记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和信用承诺即时审批通过。自改革实施以来,全市通过承诺制方式即时办理各类登记业务83.3万件,占同期全部办理量的95%。审批效率平均提升60%,实现企业开办一天办结。


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允许“一址多照”、支持“一照多址”。针对北京市住所资源紧张、房租成本高的情况,为降低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创业门槛,提出在法律、法规未做出禁止性和限制性规定的领域,多个市场主体可以使用同一地址作为登记住所,显著降低创业成本,释放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在北京市设立分支机构,可以申请在市场主体的营业执照上注明分支机构住所,不需再单独申请营业执照,突破了此前营业执照只能登记一个住所的限制,对连锁企业或扩张期的企业来说,能够节省企业网点扩张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对食品实施风险分级管理


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实行全覆盖的重点监管。比如在食品生产领域,采用“风险分级+双随机”形式,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根据食品生产环节的主体数量、结构和风险等级建立“主体库”,增加对高风险主体监督检查的频率。


去年开展了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对全市范围内的学校食堂和学生餐配送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针对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违法直销、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和突出问题,检查生产主体170家次,检查经营主体22591家次,责令整改280家次,已全部整改完成。


组织开展消费品召回工作。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共有23家企业采取修理、更换、退货等方式主动召回产品共7538(件),涉及儿童玩具、服装、家电、电子产品、日用品等消费品。


在全市试点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


作为去年全市第一家试点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的政府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坚持依法监管,确保执法有据、程序合法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通过责令改正、批评教育、告诫约谈等措施,促进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市场主体未改正或者改正后再犯的,结合其违法的情节、危害程度,依法处罚。


该局出台的《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具体明确了79种违法行为轻微、及时纠正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及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共包括两类:一类是法律规定中有具体罚则,但是由于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另一类是法律法规规定先行责令改正,及时改正之后则不予处罚的违法行为。


截至2020年12月2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按照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共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358件。


实现市、区两级政府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覆盖


在反不正当竞争方面,去年开展了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执法155次;加大对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重点纠正了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互联网平台排他协议非价格涉垄行为的调查,引导经营者合规运营。


聚焦保护知识产权,将重大展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官方标志和奥林匹克标志的商品和涉外商标、老字号作为执法重点。疫情期间,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销售假冒品牌口罩、非法制售假冒84消毒液典型案件。


目前,北京市已实现了市、区两级政府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覆盖,并将“是否建立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纳入对各区的考核。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