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萍)2月2日,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挂牌上市申请成功通过,成为资本市场中的“刀剪第一股”。业内认为,老字号上市是二次创业,不过顺利上市并非终点。


根据其1月25日在深交所官网披露的招股书,此次上市,张小泉拟募集资金4.55亿元,用于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招股书显示,张小泉2017年实现营收3.36亿元,2018年增至4.03亿元,并在2019年进一步增至4.80亿元,增速较为平稳。但是公司近年来净利润波动较大,2017年其净利润为4884.16万元,2018年降至4380.85万元,同比减少10.3%。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5.07%,至7230.07万元。


张小泉方面表示,近年来公司不断拓展产品品类。在销售渠道方面,招股书中称,公司有计划地开设线下门店,同时建立了电子化会员体系,推出线上线下融合的门店体验;加大电商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线上渠道的销售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线上销售占比逐年升高。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老字号而言,上市是一种融资创新,是一种二次创业、二次发展的机会。但老字号顺利上市并非终点,不少老字号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仍面临诸多障碍,老字号如果不能继续保持盈利,随时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出局。2020年5月,在新三板挂牌的天津“狗不理”退市摘牌。


张小泉创建于1628年,迄今为止已有400余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成立,标志着张小泉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2006年,“张小泉”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经历多次改制后,2007年11月,浙江企业富春控股与张小泉签订《增资扩股协议》,富春集团实控人张国标作价1.2亿元,收购张小泉70%股权,并获得品牌的使用权。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