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吴为)近日,因代表提出放开东北人口生育限制引发大家对东北人口问题的关注。记者查阅国家公开数据发现,近年来,东北三省的劳动年龄人口已经不断减少。据国家统计年度公开数据计算,整个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从2015年到2019年减少了250.2万人。

 

东三省5年减少城镇就业人员250.2万人

 

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结果,经过多年就演变成劳动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的急速加剧。当地出生并成长起来的适龄劳动人口少了,如果又附加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对劳动者的吸引力下降,那么,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就更少了。

 

公开数据显示,在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情况下,东北三省的人口都出现净流出。2019年,黑龙江净流出17.99万人,吉林净流出11.03万人,辽宁净流出4.11万人。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还显示,黑龙江省净迁出人口达322.5万人,其中30-39岁的迁出最多,占比32.6%。而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黑龙江省15岁-64岁的人口的1%抽样调查数据从2015年的465792人减少到2019年的22247人;相关数据在吉林为330390人(2015年)和15692人(2019年),辽宁则是521044人(2015年)和24972人(2019年)。

 

抽样调查的该段年龄人口反映的是东北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事实。记者根据国家统计据年度公开数据计算,整个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从2015年的1377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1126.8万人,减少了250.2万人。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分析,东北地区这几年人口外流的主要是青壮年,尤其是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就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工作,留下的人整体老龄化程度比较高。

 

一方面是减少的劳动年龄人口,一方面是增加的老年人口。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黑龙江全省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由2010年的268.8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599.83万人。

 

东三省去年从养老金调剂受益均超百亿元

 

用一句话描述与养老保险有关联的东北人口结构变化,则是在东北就业和在这里交养老保险的人越来越少,而退休了在此领取养老金的人,却越来越多。

 

这一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后果。我国养老金本身就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表示,养老保险呈现出“总量少、增长慢、开支大”的特点。退休人员的增加,也导致养老金开支加速。

 

而在一些省份,尤其是东三省,这样的情况就更严重了。

 

近年来,黑龙江养老金存在严重赤字的情况。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年报显示,2016年,31个省市里,养老金累计结余最多的是广东省,该省结余7258亿元;其次为北京市,结余352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为“-232亿元”。

 

2019年,我国推出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就是各省按一定比例向中央上交调剂金。中央再根据各地需要下发养老金的真实需求按比例调剂分配。这是调配各省养老金不均衡的一个手段。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介绍了我国养老金收支的地区差异时就提到了东北黑龙江省。他说,广东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在2018年的当期收远大于支,当期结余近1700亿元,但是个别地区的基金收远低于支,如黑龙江。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制度的抚养比,在广东,因为经济发展快,企业数量多,吸纳的劳动力也比较多,参保缴费的职工和领取养老金人员的比例达到9:1。而在黑龙江,因为老工业基地负担比较重,退休人员比较多,抚养比是1.3:1,1.3个人养一个人,养老保险负担自然就比较重,所以它的基金收不抵支。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黑龙江的年轻劳动力少、而拿养老金的老年人多的现实。

 

对于养老金的调入和调出,最新的数据又反映了东北的情况。在2020年中央养老金调剂收支情况数据里,广东净贡献达到645.71亿元,占净贡献总额比重高达36.5%,成为中央调剂金贡献最大省份。而有21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净受益省份,其中四个省份净受益超过100亿元,分别是辽宁、黑龙江、湖北和吉林。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陈思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