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产业园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利于高效带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胜利,但中西部地区仍是经济发展薄弱地区。据统计,目前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2018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6.2万亿元,其中近9成用于中西部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因此,下一阶段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重心,应继续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

    

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引导民营企业家加大在中西部投资,是加快中西部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但目前网上出现一些舆情,如“投资不过胡焕庸线”等,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家投资中西部的担忧。这就要求,必须通过一些有效的政策手段来消除这些顾虑。

    

建设产业园区是东部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实践也已证明,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内,营造一个适宜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有利于高效带动整个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和156家国家级高新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2万亿元,合计占全国GDP比重达到22.51%。而2012年到2017年,我国国家级产业园区GDP平均增速为13.43%,远高于我国同期GDP7.23%的增速。

    

此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400多个海外中国产业园区。这种相对独立的园区内的营商环境,有效保障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因此,如果将东部一些成功产业园区在中西部复制,形成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链,将缓解投资顾虑,也有利于东部解决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经济结构腾笼换鸟、产业梯度转移等问题。

    

“对口支援,异地扶持”,东部9省9市对口帮扶中西部12省的做法,是脱贫攻坚战中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如今,也可在振兴中西部产业发展中沿用这一有效措施,建立以产业对口支援为目标的帮扶关系。

    

具体而言,东部各级政府可积极组织有关产业园区到中西部异地发展,整体复制东部产业园区成熟的营商环境、招商政策、管理经验,在中西部快速形成成熟的营商小气候。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用市场化手段吸引更多民营企业赴中西部发展。

    

由东部和中西部共同协商,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要精准施策,根据当地资源条件确定适合的产业类型和园址。而产业园区的管理、招商则由东部负责,主要管理人员由东部地区派遣;中西部做相应的管理干部配合,同时负责土地、交通、能源、劳动力和园区“七通一平”等工作。

    

园区新增的地方税收,由双方协商分成,原则上大部分应留在中西部支持发展,少部分由东部用于园区自身招商、管理等所需。

    

为确保协作发展目标,还应由国家统一制定对口支援的考核制度。可规定东部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异地复制的任务,以及中西部配合落地的具体指标。对于中西部现有的一些经营情况不理想的产业园区,也可优先考虑与东部产业园区结对帮扶发展。待园区发展成熟后,可在双方协商的年限内交还中西部独立运营、管理。

    

总之,东部以产业园区为帮扶载体,“对口支援”中西部的发展思路,是经过检验的成功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也能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实现东西联动、凝聚合力、畅通东西部产业大循环,推动中西部产业更大发展。

    

□王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

编辑:何睿    校对: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