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年,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革命烈士,1927年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时年29岁。”这是《觉醒年代》为陈延年写的最后一段话。画面中的陈延年,脸上、身上都是受过酷刑留下的血痕,但始终面带微笑,眼神中像有星光一样坚定,从容,闪烁着信仰与理想的光芒。


这也是演员张晚意在《觉醒年代》中的最后一个镜头。作为一名90后青年演员,《觉醒年代》并非其饰演的第一部重大历史革命题材作品,但《觉醒年代》却让无数观众记住了他纯净且坚毅的眼神。“这部戏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不是刻板地去演绎人民心中的英雄模板,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张晚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陈延年在剧中的最后一个镜头,让人感动。



以倔强、善良、抱负理解人物


张晚意出生于1994年,是名副其实的“90后”。当他从导演那里接到陈延年这个角色时,他的第一想法是“谁是陈延年?”张晚意并不讳言自己对该人物的陌生。那段历史对当下大多年轻人而言,确实过于遥远且模糊。


为了深入了解这位英雄人物,张晚意阅读了《站着从容就义—陈延年》,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重学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青年》杂志,走入剧中时代背景和历史阶段。在张晚意看来,阅读是学习、领悟烈士大无畏革命精神最直接的方式。“我最开始真的有些紧张,因为人们对陈延年并不是很了解,也包括我自己。但是我需要完成好、塑造好这个角色,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张晚意为饰演陈延年下了很大工夫。


作为年轻演员,张晚意认为,塑造好历史上真实且伟大的人物,首先要做的功课就是吃透剧本。只有熟读剧本,了解编剧和导演的心意,才能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其次,也要在拍摄之余尽量多去和导演、演员前辈们沟通,了解旁人眼中的陈延年是什么样子。


在张晚意的理解里,历史上真实的陈延年“气宇深沉,不苟言笑”,最终结合剧情需要,他将剧中人物融合成“倔强”“善良”“抱负”三个主要的性格关键词。“倔强”,主要展现在陈延年和父亲的关系上,从一开始对父亲不顾家庭、醉心革命的不理解与埋怨,到之后对父亲的钦佩,并与父亲实现信仰的统一,“他其实(内心)还像个孩子。”“善良”,是陈延年心中的正义,是陈独秀的正义家风中带出来的。“抱负”则是那个年代,那样一群人,所拥有的“家国情怀”,也是这个人物最有魅力的地方。


陈延年和父亲陈独秀之间的感情很让人感动。


因此在表演时,张晚意会严格注意历史时间段的发展,以及剧情当下所处的人物关系,精准把握性格演变进行细节上的演绎。“只有深刻掌握角色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心理状态等,才能塑造出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从而提升人物的可信度以及观众的满意度。”

 

就义的戏拍了5小时,难忘一辈子


剧中,张晚意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陈延年英勇就义的片段。拍摄时,横店正是一个阴雨天,张晚意需要戴着1:1的手铐和脚镣,穿着单衣单裤,光着脚走在刑场的沙石地上,满身都是用油彩化的血,光是化妆就化了三个多小时。张晚意说,这个片段从中午一直拍到下午,拍了差不多五个多小时。“一辈子都忘不了!但是看到最终的效果,值了!”


陈延年就义,剧中用了非常打动人心的镜头切换。


历史真实,是《觉醒年代》的艺术追求,同样影响着每一位演员的创作。对张晚意而言,《觉醒年代》是一部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有情趣的戏,几乎没有一场戏是“站定说台词”就能完成的。导演要求每一位演员静结合”,在行动中完成表演,这对演员而言是极具挑战的高级表演方式,特别是对于年轻演员而言。张晚意说,在拍摄时他们会接触到很多现在幸福生活中从未接触过的道具,去熟悉它、使用它,并且得自然地完成导演规定的表演内容。“说起来很容易,但实践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拍摄该剧也让张晚意与前辈学习、交流了不少表演经验。例如,剧中陈延年与父亲陈独秀(于和伟饰演)的对手戏最多。这两父子的感情比较复杂,导演告诉张晚意在处理这种情感逻辑上,需要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比如父子关系的变化,是通过剧情一步步展现的——第一个,陈独秀刚回国,在厨房里偷听他讲国家大事,虽然有点认同但还是用青蛙表达自己对他的恨;第二个,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开刊宣言时讲话,陈延年在台上奋力鼓掌;第三个,陈延年叫了一声“爸”,真正父子和解,彼此打开了心扉,互相走进对方的起点。而陈独秀送陈延年去法国的那场戏,是全剧当中父子的最后一场戏。在张晚意看来,这场离别是深受历史背景影响下的无奈和感动,是一种情感升华,“陈氏父子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做了太多事情。”


当年的年轻人为了中国的前途不畏牺牲。

 

——问答——


新京报:作为年轻人,你怎么看待那个思想觉醒的年代?

张晚意:那个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经过了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被坚船利炮逼着必须要开眼看世界。另一方面,各种思潮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国内。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一种危机意识,救亡图存。所以需要思想的指引,也需要有实践,去探索哪种思想能救中国。

 

新京报:假想一下你如果生在那个时代,会想要做些什么事,或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张晚意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会去当兵。尊严只在剑锋直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