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新京报讯(记者 郑伟彬)近期,70余家影视视频公司和行业协会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呼吁保护影视版权,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和短视频平台尊重原创、保护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对影视作品实施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行为。4月27日,新京智库就此举办主题为“视频版权该如何保护”的线上研讨会。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方兴东表示短视频维权问题不能绝对化、简单化、“一刀切”,涉及面很广,需要谨慎考虑权利人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


版权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方兴东表示,短视频的崛起,对电影公司原有商业模式没有什么大的冲击,因为通过电影或版权授权,短视频的崛起反而有利于它们的传播。真正受短视频冲击的可能是原来的长视频网站。虽然这背后可能涉及利益之争,但方兴东认为,20多年来,每次旧力量的“维权”最终都会把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但是也容易不恰当地侵蚀民众合理使用的空间。


方兴东强调,版权不能绝对化、简单化。少数企业把版权内容绝对化,主要还是希望垄断版权,以获取最大的利益。从学者角度看,版权问题需要考虑权利人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方兴东认为,短则十几秒到几分钟的短视频与长达两小时的电影或是几十集的视频之间,一定可以找到很好的契合点。但短视频与长视频网站之间却存在难以调解的利益矛盾,与历次维权有共同之处,基本都是守成力量期望通过版权来遏制新兴力量的崛起,堪称互联网领域的“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当前版权之争的本质所在。


授权方式难以解决短视频创作需求


那么,模仿解决音乐版权的方式,能否为短视频创作打开一条道路?此前,平台通过从音乐公司、创作人等版权方购买版权的方式,解决用户在平台用音乐进行自由创作的问题。


但方兴东认为,通过授权的方式无法满足当下互联网10亿网民的短视频创作。在方兴东看来,大部分的短视频创作都是普通用户,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分享,大部分都是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因此,合理使用是一个常态,少数是需要授权的。方兴东强调,不能说因为版权是我的,所以就一帧视频都不能使用。对于类似“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这种特殊情况,应该在尊重版权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但是,整体上,应该抓小放大,不能因为少数侵权情况就让所有用户失去合理使用的空间,更不能失去安全感。


方兴东认为,目前中国知识产权立法水平已经非常高,政府部门工作也很完善,各种措施也很到位,可以说中国在保护版权方面已经处于世界很高水平。现在需要警惕的,反而是一些地方版权的过度保护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专家在内的一些人,依然把知识产权绝对化,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不考虑十亿网民的创作自由与合理使用。方兴东表示,短视频与版权之间完全可以形成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双赢方案,只要各界能达成共识,平台与用户都知道怎样把握边界,就能实现共赢。这才是治理现代化的体现。


版权许可文化与共享文化是“鱼水”关系


在方兴东看来,版权许可文化和互联网倡导开放的共享文化之间,实际上是“鱼”和“水”的关系。这两种方式是完全可以并存的,相互促进。并且,应该在中国大力倡导互联网精神和共享文化,激活全民创造力和创新活力。用户在更加开放的版权环境下,而不是在封闭的版权环境下创作短视频。方兴东认为,版权问题不是只有不断加强保护这一个方向,否则容易走向极端。事实上,共享文化的价值在中国的知识版权里被严重低估。只有版权能够更加开放共享,才能让更多人受益。这也是互联网成功的核心所在。


当然,少数长视频网站维护版权利益无可厚非,但方兴东强调不能把它们的制度变成所有网民的制度,“鱼”和“水”的关系一定要清楚,而不能反过来。


编辑:柯锐、张笑缘  

校对:李项玲  记者:郑伟彬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