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崔莞婷)6月10日,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人大代表进“代表家、站”,为接诉即办条例修改完善出主意、听意见。有居民现场提出,希望政府服务热线能够“精准派单”,不能“接诉即转”,加强“接诉即办”。


5月27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条例(草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征集意见为期1个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27日。


建议1:接线员要做“过滤网”和“分诊员”


在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精准派单”是居民代表普遍关注的问题。


“政府服务热线员接到诉求后,要发挥‘过滤网’作用,像医院分诊员的角色一样,对居民反映的诉求‘精准开单’。”居民代表铁木兰觉得,接线员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行裁判和筛选,判断好诉求的性质后,下一步应该联系哪个部门进行解决、解决的程度如何考评、解决时间如何预估,这些都需要搭建一个完善、系统的机制。


居民代表张战对此深有同感,并提出:“接线员的选拔门槛要提高,别因为沟通上的不得力,让‘接诉即办’直接沦为‘接诉即转’。”


建议2:利用大数据实现“未诉先办”

 

针对完善精准派单的具体方法,东花市街道广外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肖才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针对《条例(草案)》中提出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定期分析研究诉求数据”,肖才生提出,要让大数据与智慧分析在接诉即办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红利和便利。另外,当诉求涉及多部门时,建议搭建网络吹哨功能,提高效率,实现一网通办,在综合各个职能部门的专业解答后,再通过办事系统答复诉求人,让群众只需面对一个办事系统,并实现办事部门资源利用最大化。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助力实现‘未诉先办’。”居民代表姚硕表示,可以通过技术支持,汇总出居民具有普遍性的诉求案例,在居民进行类似诉求之前,就通过大数据提出一个主要的办理思路,将省出的办理资源,集中解决居民的急事和难事。


建议3:让智慧系统参与问题的处理

 

“政府服务热线不应该只是传达百姓诉求信息的地方。”在景山街道代表之家,东城区人大代表肖放提出,为了充分实现窗口作用,应该对诉求信息的归类、派单、分析等流程进行进一步完善与评估。

 

针对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机制,东城区人大代表吴庆慧提出“智慧管理”的建议。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政府服务热线接到了两千多万条意见,这对办理部门来讲,是极大的工作量,不利于集中资源办理诉求。超大城市需要更精准化的管理,可以用“智慧城市”的思路指导政府服务平台的“智慧管理”。

 

“让智慧系统参与问题的处理,机器筛查出这类问题到达一定频次后,是不是可以设置一些统一的回复和解决路径,不需要全靠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分析,减去办事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吴庆慧建议。

 

建议4:明确政府服务热线的受理范围


“政府服务热线不是筐,不是什么都能装。”东城区人大代表危天倪建议,明确政府服务热线的服务范围。她觉得老百姓有了更强的维权意识,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不断提高,诉求理由是否合理,需要群众和政府服务部门共同把关。“有时候,老百姓的一些诉求,其实是应该自行走司法程序,走政府程序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不利于老百姓以最便捷的途径解决问题。”


危天倪还提出,区里可以给出具体的诉求办理实施细则:“相关的规章我们已经明确了不少,但还得在各领域进一步细化,比如接诉范围、各部门办理的依据、不能办理的理由等。”危天倪说,要让居民和办事部门都了解细则,让双方在办理过程中有据可依。


“一个市民不断打电话说不满意,办理这个诉求的部门名次就下去了。要想办法对评估机制进行多维度的具体设定。”肖放表示,评估标准也要精细化,不能只根据问题解决的程度来给出好评和差评选项,毕竟不同诉求的解决效率是不一样的。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崔莞婷

编辑 白爽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