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鲁东南临沭县境内的朱村,是一座有着清晰传承谱系的古村落。村子毗邻沭河古道,村内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进入盛夏时节,朱村一处灰砖围拢的院落里,数十株苍松翠柏在夏日阳光照射下,散发出松柏的清香味。战争年代,这里是抗击日军的战场,如今,村民自发修建起烈士纪念园和村史馆,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据熟悉朱村历史的村民王经臣介绍,“村里在当年战斗原址建起纪念园和村史馆,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感念英烈恩情。”

朱村新貌。王纪辛 摄


77年前,古村除夕遭遇日伪军围剿

 

王经臣是朱村村民,今年已有70多岁。多年来,他一直注重收集整理村史资料,把老辈人的口述历史整理出来,再讲给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听,在他的讲述中,77年前发生的那场战斗是他必讲的内容之一。

 

王经臣在村史馆讲述朱村历史。王纪辛 摄


据王经臣讲述,1944年1月24日大年除夕这天,朱村家家户户贴对联、办年货,准备迎接新年。那时,朱村是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是沭河防线上的重要堡垒村。

 

当天夜里,驻临沂日伪军,对位于沭河西岸的岌山区进行报复性扫荡。此时,驻守在沭河东岸的老四团三营八连连长鄢思甲立即命令全连紧急集合,火速奔向朱村。

 

历史资料显示,鄢思甲1917年生人,指挥场战斗时年仅27岁,和他并肩作战的,也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战士。

 

日军抢占了村西南的柏树林高地,凭借优势火力和有利地形,负隅顽抗,一场近距离争夺战拉开了……这次战斗已经过去70多年。现今,同一块土地上,已经看不到当年战斗的痕迹,只有一株株古树,默默地标注着历史发生过的位置。

 

村民更改传统,新年第一碗水饺祭祀英烈

   

当时,这场战斗持续了6个多小时,最终,朱村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朱村百姓得救了。

 

据老辈人回忆,当时返回村里的百姓看见家里的年货、家什样样完好无损,百感交集。但是,当得知在这次战斗中,八连的24位年轻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村民自发地端出了新年的第一碗饺子。

 

“大年初一,按照我们村传统,新年的第一碗饺子是用来祭祖的,”王经臣讲述,“朱村的乡亲当时就决定,不敬天不敬地,把新年的第一碗饺子,敬八连牺牲的战士!”


自此,每年第一碗饺子朱村人都会献给为村民捐躯的战士们,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那以后,‘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谊深深根植在朱村一辈又一辈人的心中。”王经臣说。

 

在战场遗址上建起村史馆讲好红色故事

 

和烈士纪念园毗邻的,还有朱村支前文化纪念馆、朱村文化展览馆、治淮馆等。据介绍,2011年,朱村成立红色文化研究开发领导小组,开始实施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红色实践“三大工程”,大力弘扬支前精神、治淮精神。

 

这期间,全村老少自发捐款建成抗日战斗纪念园。并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山东省首个村级档案馆,收藏近百件(份)珍贵文献资料。

 

朱村现已被列入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宣教基地,每年有全国各地20多万人到朱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用青春热血写就的历史。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媒体人 王纪辛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