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数据显示,前五个月新能源汽车完成销量95万辆,同比增长2.2倍,新能源汽车继续呈现良好的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是一个亮点。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5月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是1.8万辆,虽然相比15万辆的出口总量属于低位,但接近2万辆的出口说明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乘联会日前表示,5月份新能源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特斯拉中国出口11527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2430辆,江淮汽车出口549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出口正蓄势待发。


业内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普及期,中国车企或将掀起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出海潮,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都在加速走出去,抢夺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



车企电动车型扎堆出海,今年预期增量10万辆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8万辆。在这一轮的新能源汽车出海浪潮中,首当其冲的是造车新势力。


5月初蔚来汽车发布挪威战略,称9月将开始交付全新ES8,ET7也将于明年正式进入挪威市场。按照蔚来汽车的计划,从明年开始蔚来汽车将出口至除挪威之外的五个欧洲国家市场。


在蔚来发布挪威战略前一天,爱驰汽车宣布与欧洲汽车进口商达成合作,共同开拓意大利市场。此前爱驰U5已在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丹麦、以色列等地销售。按照爱驰汽车公布的数据,截至5月底,爱驰汽车累计出口量为2500辆。爱驰汽车方面认为,欧洲市场潜力更大,相对于品牌消费者更看重产品。


小鹏G3也实现了在挪威市场的交付,下半年小鹏还将在挪威市场交付小鹏P7。


除了这三家,理想汽车和威马汽车也有出海计划,据了解理想汽车已成立海外市场团队;威马汽车也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旗下能源科技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电动车整车出口及相关业务落地。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也不甘落后。6月初比亚迪首批100辆唐EV出海至挪威市场;按照比亚迪的计划,年内将向挪威交付1500辆唐EV。在乘用车出口之外,比亚迪已经实现了纯电动客车的海外出口,按照比亚迪的数据,其在全球范围内累计交付纯电动客车6.5万辆。


上汽通用五菱也在上海车展期间宣布,旗下最新的敞篷车型将出口至欧洲。拉脱维亚汽车商Dartz宣布将在欧洲销售菱宏光MINI EV敞篷版,并将其更名为Freze Froggy EV,起售价2万欧元。去年10月上汽名爵纯电动通过上汽欧洲自营航线出口至欧洲市场。除此之外,上汽R汽车、红旗、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车企也计划将自家的新能源车型出口至海外市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基于竞争压力、市场前景等多重考虑,中国车企正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海外出口。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较大发展空间,但玩家众多,国内市场竞争压力较大,车企亟须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市场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在这个领域有一定先发优势的中国车企也欲抢夺海外市场。


崔东树表示,海外市场比预期中有更好的发展,中国车企新能源汽车海外出口有一定的增长空间,预计今年会有10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量。


新能源汽车集体出海到欧洲市场,图什么?


无论是蔚来汽车,还是比亚迪等,其出海的首选市场都是欧洲的挪威。因为挪威无论是电动车占有率,还是政策及基础设施铺设,都更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挪威2020年全年纯电动车总销量约7.68万辆,占据总体汽车市场销量的一半以上;从占有率上来看,挪威纯电动汽车的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在基础设施铺设方面,截至去年年底,挪威国内公共快速充电站1110个,公共普通充电站7500个,充电桩1.85万根,居民与充电桩的比例为10000:35。


从政策层面来看,挪威计划2025年成为全球首个禁售燃油车的国家;此外挪威对新能源汽车免征25%的增值税、免征进口关税等,日常驾驶中的停车费、高速公路通行费等方面也有相应的优惠。从市场规模来看,挪威没有本土汽车品牌,没有本土保护政策,依赖进口。


其实,放眼整个欧洲市场,都在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欧洲计划到2050年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地区;大部分欧盟成员国都有相应的新能源汽车购车激励补贴政策,同时没有对车辆产地做出限制。例如德国如购买价格在4万欧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可获得6000欧元补贴。


从销量来看,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42%,首次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稳中增长的趋势,但外资品牌在华加速布局,中国车企也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需要拓展新的市场,欧洲便成为最佳选择。业内认为,中国纯电动汽车起步较早,在价格、设计和品质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欧洲市场本土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也为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布局提供了窗口期。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 ,中国车企选择欧洲出口一方面是欧洲的法规标准相对于美国等更容易满足,另一方面是其在欧洲市场面临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小;此外,此前中国品牌出口主要集中在南美、非洲、东南亚等汽车相对薄弱的大市场,出口欧洲市场也能够进一步树立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想吃“海外”奶酪,背后是多重挑战和压力


欧洲市场在政策、市场、消费理念等方面具备的良好基础,吸引了众多中国车企加速新能源汽车前往布局。业内认为,欧洲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为有一定竞争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提供了海外布局的机遇。


不仅在整车层面,业内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欧洲市场也能为中国企业提供窗口机会,例如电池行业、上游原材料领域等。目前宁德时代已经在德国建厂,预计今年年底投产。


但对于中国品牌来讲,出海欧洲的机遇背后也面临重重风险挑战。张翔认为,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出海浪潮宣传效果大于实际意义,通过布局海外市场业务,有助于品牌提升自己的国际化品牌形象,但他认为车企应该谨慎布局出海业务。


其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欧洲需要考虑本土化落地问题,欧洲的汽车测试标准和法规相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更为严苛,需要足够成熟的技术支持。


其二,欧洲本土的传统车企大众汽车、宝马、戴姆勒等都在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发力电动化,其有相当的技术实力储备,在欧洲大本营也有丰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份额,中国品牌或将需要面临更严格的竞争,产品质量、性能都要面临考验。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出口欧洲不应该走低价路线,不能盲目低价进入市场,需要严格把握质量和服务。


其三,中国品牌出海也要考虑盈利、规模的问题。上汽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爱民曾公开表示在海外市场需要持续的投入,打品牌保持曝光度提升形象,才能适度盈利。此外,从欧洲市场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差异等方面来看,对汽车的需求和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真正获得欧洲市场的认可还有待观察。


不过,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加速推进,在崔东树看来,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势头良好,预计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将持续走强,中国车企加速出海,海外市场将成为中国品牌的新赛道,未来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比传统车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新京报记者 王琳琳 编辑 赵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