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治平日前表示,中标院将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的指导下,从研究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提档升级节能标准,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等方面,做好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标准化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标准体系建设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文件均对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在日前举行的“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化技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绿色生产与消费交流会”上,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组织编制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正式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涉及节能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温室气体管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循环经济、生态环境、绿色金融等多个领域。从国际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为国际标准能够有效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已发布的23000多项ISO国际标准中,有1000余项直接贡献于气候行动。从国内看,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各层级标准中均有一定数量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

《报告》显示,基于重点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调查统计,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传统能源领域的国家标准共计有900余项。在现有国家标准中,覆盖计量、能耗限额、能效、在线监测、检测、系统优化用能、能量平衡、能源管理、节能量与节能技术评价、分布式能源及绩效评估等节能类国家标准390余项,现行强制性能耗限额与能效标准分别为112项和75项。碳排放领域涉及计量、监测、核算、管理和评估等系列标准,已发布温室气体管理相关16项国家标准,正在修订的标准30余项;此外,绿色制造、包装和评价等国家标准有50余项,循环经济类国家标准10余项。

另外,上述传统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共计6100项,其中涉及绿色、节能、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能效、能耗、温室气体等多个领域的行业标准700余项。

《报告》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作。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需求相比,标准体系离全面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尚有差距,主要体现在标准体系不完善,存在缺失。可再生能源现有标准不能满足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的需求;标准统筹协调不足,标准与政策衔接不紧密,标准实施效果欠佳;部分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急需加大转换力度。因此,需要重点开展几项工作,如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的统筹机制、加快制定急需技术标准,包括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能效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构建起完善的标准实施和监管体系;实现标准数字化技术创新等。

此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应涵盖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林草、金融、商务、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各方面,实现碳排放重点行业和领域全覆盖。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