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图/unsplash 


北京朝阳的企业有福了。


近日,北京朝阳区发布2021节能减碳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申报期已过)。如果是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竣工的节能减碳项目,拥有该项目的朝阳区企业主体均可申报该奖励资金。


朝阳区常务副区长崔小浩对新京智库表示,近年来,朝阳区不断完善产业鼓励政策,其中,给予符合节能减排发展方向的朝阳企业一定支持,这是朝阳区产业调整的一个有力手段,也是在向社会、向市场释放一个信号。


按照《申报指南》规定,节能技改、可再生能源等项目纳入了支持范围。比如,可再生能源项目,朝阳区政府给予不超过总投资额30%的补助。光伏发电项目按照装机容量给予每千瓦1000元补助。对经北京绿色交易所认定,当年度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用能单位等主体,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朝阳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大,2016年以来,连续4年在北京市节能减碳目标责任考核中获评“优秀”。“十三五”期间,朝阳区万元GDP碳排放量累计下降21%,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朝阳区是如何做好碳减排工作的?在北京正在制定碳中和行动纲要之际,朝阳区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哪些挑战,又将如何应对?新京智库为此专访了崔小浩。


万元GDP碳排放五年下降21%


新京智库:请你介绍一下朝阳区目前碳排放的情况,在全市处于什么水平?


崔小浩:朝阳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也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疏解整治的主战场,GDP、地方级收入、市场主体总量均占全市五分之一左右。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节能减碳,连续六年实现碳排放“双降”目标。“十三五”期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1%。人均碳排放量、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新京智库:你认为朝阳在节能减碳工作方面有哪些亮点和经验?


崔小浩:“十三五”时期以来,朝阳区严格落实国家和北京市节能减碳工作要求,抓实抓细各项措施,连续四年在全市节能减碳目标责任考核中获评“优秀”。总的来看,可以说有五个特点。


第一,产业低碳化水平持续提升。围绕淘汰低端产能,过去五年(2016年-2020年)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287家、占全市13.3%,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围绕提升产业能级,大力发展经济附加值高、能耗水平低的金融、商务服务、数字经济等产业,积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93%,经济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第二,能源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在本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通过光伏和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光热、地热供暖等方式,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30余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3.3%,在中心城区排名第二。绿电利用方面,积极争取市级配额,2020年利用外调绿电折合能源总量65.3万吨标准煤。能效提升方面,2020年万元GDP能耗降至0.12吨标准煤/万元。朝阳区以年均1.75%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6.8%的经济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市各区前列。


第三,资源循环利用能力持续提升。垃圾日均处理能力从“十二五”末的2400吨提高到“十三五”末的3800吨,2019年底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能力从“十二五”末的198万吨/日提高到“十三五”末的302.7万吨/日,约占全市总处理能力的42%,居全市首位。万元GDP水耗“十三五”期间下降24.5%,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四,绿色空间容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建改造大中小微型公园127处,建成萧太后河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温榆河公园一期起步区等一批亮丽城市景观。占地以朝阳区为主的温榆河公园规划面积达30平方公里,是奥森公园的近5倍。一道绿隔初步实现“公园环”规划,形成了“大尺度绿化看朝阳”的实践。


第五,全民参与热情持续提升。通过开展节能宣传“五进”(进商场、进酒店、进楼宇、进学校、进医院)、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和低碳社区创建等活动,积极引导居民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朝阳区双井街道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


“冰丝带”黑科技只是节能建筑的起点


新京智库:朝阳区拥有北京最多的商业建筑(如国贸、华贸等),而建筑能耗在城市中占比相当高。朝阳区在推进建筑能耗降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崔小浩:我们知道,高层建筑和大型商圈由于单位空间结构内人员密度大等因素,对水、电、气、热消耗较大。朝阳区作为经济大区、商务大区,商务楼宇和商圈数量都是全市最多的。全区共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1122座,北京市认定的52个商圈中朝阳区有11个。


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一方面,严控新建建筑能耗水平。严格开展新建建筑节能审查,全区绿建认证项目约占全市1/4,居全市首位。同时,建立CBD楼宇品质分级评价标准,参考国家绿建和LEED认证结果,将建筑节能标准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后续将分级分类制定扶持奖励政策,鼓励楼宇自主节能降耗。


此外,把装配式建筑作为推进建筑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切入点,截至“十三五”末,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6%,超额完成全市下达的30%的目标。同时,还支持存量建筑节能技改。“十三五”期间,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等方式,支持楼宇建成36个能源管控平台,进一步强化了楼宇能耗的动态化、智能化管理。


新京智库:冬奥会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黑科技”,实现碳排放量接近于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内景。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崔小浩:“冰丝带”中的“黑科技”就是采用了世界上最环保、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冰面温度差不超过0.5摄氏度,因为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便越平整。所以,“冰丝带”拥有世界上最平整、最光滑的冰面,这也使得“冰丝带”的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当然,“冰丝带”的建造过程中也践行了绿色奥运理念,配有一套场馆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能把制冰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水加热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整个系统的碳减排量,相当于近3900辆汽车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或种植超过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


其实,不仅国家速滑馆,在北京冬奥会以及在朝阳区举办的高端国际会议和活动中,我们推广应用了很多低碳技术。


新京智库:你觉得这对朝阳区实现碳中和目标有什么启示?朝阳将如何充分借用这个“黑科技”?


崔小浩:这对我们推进碳减排、实现碳中和有三点启示。首先,我们要抓好科技创新服务,用科技助力减碳。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朝阳科研院所丰富、科技企业集聚的优势,鼓励环境治理、固碳、碳汇等领域环境技术研发,支持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与企业加强绿色技术产学研合作,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发展。


其次,抓好绿色园区建设,用试点带动减碳。国家速滑馆实现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只是一个起点、一个示范,我们的目标是所有在朝阳的冬奥场馆100%使用“绿电”,力争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我区所有新建场馆都将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既有场馆改造后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同时,我们将在发展基础好、空间大、科技企业集中的中关村朝阳园区打造绿色智慧产业园区。


最后,抓好企业社会动员,用机制促进减碳。用好节能减碳专项资金,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能耗水平。积极向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活动,引导大家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全力营造节能减碳的浓厚氛围。


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三个挑战


新京智库:我们注意到朝阳区于2017年实现全区“无煤化”。朝阳是怎么做到的,目前处于什么状态?


崔小浩:在北京市的统一部署下,朝阳于2013年正式启动无煤化工作,2016年基本实现四环路内无煤化,2017年基本实现全区无煤化。“十三五”期间,朝阳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53%,2020年达到39微克/立方米。目前除战略冷备用煤(华能燃煤机组)外,全区已无燃煤。


回过头来看,朝阳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减”,即通过煤改电、煤改气、集中供暖等方式,完成6.73万户用煤改造任务。我们是在市级补贴的基础上,区级层面又制定了一系列惠民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减轻了用煤户经济负担。比如,针对农村宅基地住户以及国有单位宿舍煤改清洁能源,在市级政策规定市、区各补助1/3的基础上,对改造费用4.2万元以内的,我区进一步将个人承担比例降至10%,有效减轻民众负担,提升了民众的积极性。


其次是“管”。我们在强化部门、街乡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炉拆除、存煤清理,严厉打击用煤反弹,实现了散煤禁售、禁运、禁用。


最后是“暖”。即我们与电力公司、供热单位等建立联动机制,构建煤改清洁能源后期维护平台,加强设备运行维护,要求设备企业接到报修后4小时内解决问题,保障民众安全、温暖、清洁过冬。


新京智库:前面你介绍了朝阳区在过去做好节能减排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未来我们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碳减排工作就还要进一步深挖潜力。你认为朝阳区面临哪些挑战?


崔小浩:从当前我区实际情况看,碳减排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首先是能耗刚性需求大。朝阳的碳排放单位涉及石化生产、交通运输、发电、热力生产和供应等6个行业,企业数量众多,重点排放单位162家,位居全市首位。像热力供应企业,市热力集团公司、市热水厂,交通运输企业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单位,能耗压减空间相对有限。


其次,能源结构调整难。受地形特点和城市空间限制,朝阳区的风能、水能等新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增长潜力也十分有限,绿电主要由市级配额,清洁能源替代空间相对不足。


而从能源消费端来说,以建筑耗能为例,想要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就面临两大挑战。比如能耗总量控制难。随着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朝阳园北区等集中开发建设,能耗总量控制面临较大压力。再如既有建筑改造也难。作为建成区,朝阳区建设布局基本成型,建筑体量和密度相对较大,未来节能改造的成本高、实施难度大,技术要求也更高。


再次,碳汇能力提升难。近年来,朝阳区以大尺度绿化为主攻方向,建成一批公园绿地,“十三五”期间新增绿地面积1555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绿地面积从“十二五”末的14497公顷增加到“十三五”末的16052公顷,居全市首位;绿化覆盖率也从47.5%提高到47.96%。但朝阳作为建成区,同时承担着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等功能,绿色空间开拓相对有限,持续提升碳汇能力面临较大挑战。


做好朝阳区碳排放的“减法”


新京智库:今年以来,各省市纷纷排出碳达峰时间表。北京市也正积极谋划碳中和工作,提出了“两步走”战略,远期目标是要建成近零碳排放城市。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朝阳区有什么工作计划?


崔小浩:为落实“双碳”目标,我区已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专项规划,并将“碳排放稳中有降”放在了总体目标的第一位,当前正在研究编制“碳减排专项行动方案”。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推进重点领域减排降碳,做好碳排放的“减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为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争当全市碳中和工作的先锋区、标杆区。


具体来说,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将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大幅提升绿电应用比重。到2025年,力争将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提高至10%。


在产业发展方面,朝阳区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的约束条件,鼓励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碳排放少的产业发展。


在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方面,朝阳区将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因地制宜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比如,要求新建居住建筑达到绿建二星标准、公共建筑达到绿建三星标准。


针对存量建筑,积极推广节能减碳技术,在做好商务楼宇节能降耗的基础上,明确老旧小区改造、存量公共建筑及园区转型利用等项目的节能改造指标。同时,结合大型公建特点,分类制定节能目标任务,更好支撑建筑领域节能减碳。


交通领域,我们将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渣土、市内旅游等行业车辆实现电动化或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的比例,2025年轻型环卫车(4.5吨以下)占比达到80%以上、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达到3公里,大力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探索可复制的“朝阳模式”


新京智库:前面你也提到朝阳区一道绿隔初步实现“公园环”规划。下一步是否还有什么计划?


崔小浩:是的,这就是我们要做好生态碳汇的“加法”。持续推进大尺度绿化,加快推进温榆河公园朝阳段、金盏森林公园、朝南森林公园等超大型公园建设,新建金盏中央公园、东风迎宾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到2025年,朝阳区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9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5%。


新京智库:有观点认为,种绿植,尤其是在北方缺水地区,不一定有利于碳中和。因为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源,而且人工绿植的固碳作用也有限。因此要种不如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种果树等。你怎么看呢?


崔小浩:这实际上是生态林和经济林应该如何配比的问题。北京有过探索,就是如何更好发展林下经济,但这需要一定的规模和相应条件。其实,我们也不希望在城区简单地植树造林,搞生态绿化。但是增加果树比例不仅仅是为了果树的经济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构建。奥森公园、温榆河公园开园后,我们一直都在观测它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同时,我们也在努力提高绿化的休闲服务功能,让民众能更好地走进森林公园,享受生态建设成果。


新京智库:目前,节能减碳的主要市场调节手段就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朝阳区有无好的经验,在推进全区实现碳中和目标工作中将如何充分运用市场手段?


崔小浩:我们主要是鼓励引导碳排放总量占全区80%左右的162家重点单位按时履约,即碳排放单位通过注册登记系统,向主管部门上缴与其本年度经核查的碳排放量相等的配额或抵消减排量。“十三五”期间历年的履约率均在99%以上,其中2016、2017、2019年度均为100%。


同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在运用市场化融资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上,做了一些探索。我们正在筹备成立绿色金融联盟,进一步统筹金融机构、绿色服务中介、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工具在生态保护项目中的应用,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朝阳模式”。


新京报记者 | 肖隆平

编辑 | 张笑缘

校对 |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