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雷普利》《卡罗尔》《列车上的陌生人》——这几部电影不仅让电影爱好者耳熟能详,在世界电影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实,它们都改编自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说作品。

 

海史密斯是20世纪犯罪小说的代表人物,2021年是她诞辰100周年。出生于1921年的海史密斯很早就展露了写作才华,21岁时就凭借短篇处女作就获得了欧·享利奖。海史密斯一生共创作了22部长篇小说与若干短篇小说,获得了法国侦探文学奖、爱伦·坡奖、银匕首奖等多个悬疑或侦探小说奖项。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1921-1995),美国小说家。

 

相较于其他作家,海史密斯的作品与当时的新兴艺术“电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1950年,29岁的海史密斯发表了长篇小说《列车上的陌生人》,很快就吸引了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注意。改编电影《火车怪客》已经成为影史经典,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大惊悚电影之一。由此,海史密斯的小说成为了很多电影编剧的灵感来源,她作品也多次被搬上银幕。由马特·达蒙和裘德·洛出演的《天才瑞普利》是经典犯罪电影,改编自海史密斯的“雷普利系列”。而海史密斯讲述女同性恋故事的小说《盐的代价》成就了另一部电影《卡罗尔》在这一题材上的开拓性地位。

 

电影《天才瑞普利》海报和小说“雷普利全集”书封(帕特里夏·海史密斯著,赵挺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5月)。

 

电影《卡罗尔》剧照。

 

而近日辑集出版的《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她的日记与笔记:1941-1995》(Patricia Highsmith: Her Diaries and Notebooks: 1941-1995)则展现了这位天才女作家不为人知的一面。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她的日记与笔记:1941-1995》书封。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相较于她在对待人类感情上的善变,海史密斯与动物之间建立了强烈而持久的关系。1969年她心爱的猫的突然去世让她伤心欲绝。她一生更是把“蜗牛”当作宠物来饲养。1964年,海史密斯在法国和英国之间旅行时,甚至将她收藏的宠物蜗牛藏在衣服中通过海关。

 

为什么海史密斯会对蜗牛这么痴迷?蜗牛在交配之前没有表现出外在的性别认同,这种模糊性可能吸引了海史密斯。据该书的编辑Anna von Planta介绍,当时海史密斯似乎在思考自己的性别认同,她在日记中写道:“你看着一个杂乱无章的顶层抽屉,你希望看到有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在里面,当这两者都看不到时,你就会感到不安。”

 

在1970 年前后,日记中的她经常呈现出一种偏执狂的形象:“这些天我在怨恨(一种被他人虐待的感觉)和激进的仇恨之间摇摆不定。”她在信件中猛烈抨击天主教徒、犹太人、美国、她的邻居、法国人和法国官僚机构,似乎对人类整体产生了厌恶感。新近出版的海史密斯日记真实地揭露了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手稿,出自《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她的日记和笔记:1941-1995》。

 

该书编辑Anna von Planta于1984年首次结识海史密斯,并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开始了整理工作,没想到这份工作一做就是25年。她在8000多页夹杂着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难以辨认的笔迹中整理出了这本999页的人物传记式档案,为后人研究这位复杂、带有神秘感的女作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注:电影《天才瑞普利》和小说“雷普利全集”系译名不同。

参考资料:

https://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arts/books/story/2021-11-11/how-an-editor-managed-to-reveal-the-real-patricia-highsmith-in-her-own-letters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1/nov/13/bed-hopping-martinis-and-self-loathing-inside-patricia-highsmiths-unpublished-diaries

 

作者|李永博

编辑|罗东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