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展圣洁)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极端天气风险防范应对工作的若干措施》。今天(1月11日)下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对《若干措施》进行解读。据了解,北京市发生频次最高、破坏性最大的极端天气风险为极端降雨。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单青生介绍,极端天气是指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发生的超越常态的小概率气象现象,通常具有突发性强、不确定性大、叠加破坏强、损失影响大等特点。

 

对极端天气的识别判定,目前尚没有明确和统一的标准,大都以结果来判定,通常使用多少年一遇的说法。

 

从北京近十年来的历史气象数据统计来看,北京市面临着多种类型的极端天气风险,局地性和突发性特征明显。10年来,出现过全市范围的极端强降雨天气6次,区级范围的极端降雨天气165次;全市范围的极端高温天气1次,极端低温天气2次,沙尘暴天气3次;密云、怀柔、延庆和门头沟都出现过极端降雪天气。

 

单青生介绍,考虑到北京市发生频次最高、破坏性最大的极端天气风险为极端降雨,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若干措施》将城市防洪防涝作为单独一部分进行重点分析研究,从强化洪涝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完善防汛预案方案、补齐防洪排涝工程短板、做好山区险村防汛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除极端降雨外,北京市另外10类极端天气风险发生频次相对较少、影响程度相对较轻。

 

据悉,《若干措施》依据气象灾害预警等级,确定了启动极端天气应急响应的标准,体现从灾后应对向灾前风险防范的转变。

 

针对本市极端天气局地性特点,《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提升基层单位对局地突发性极端天气的果敢决策、果断处置和自主响应能力”。在预报预警方面,注重实行分区精准预报;在指挥调度方面,注重各区、各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对于局地突发极端天气第一时间自主响应。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见习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