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赛事正酣。

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直升机医疗保障团队在每日开赛前完成试飞工作,确保赛事开赛前直升机状态良好、人员一切准备就绪。


3月6日,延庆赛区,转运型直升机。


填补空白


3月1日,延庆赛区,救援型直升机上的绞车手正在观察赛道。


由于部分冬奥赛事危险性较高,运动员受伤情况时有发生。根据国际奥委会与国际雪联的要求,运动员受伤后直升机要保证在5分钟内到达赛道上空,并在15分钟内完成救援任务。


3月1日,延庆赛区,转运型直升机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


此前,直升机高山雪上运动空中救援在我国救援领域属于空白,缺乏各项操作的规范与标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市红十字会联合中信海直提供直升机医疗救援服务,派出2架救援型直升机、2架医疗转运型直升机,负责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航空医疗救援保障。直升机医疗保障团队通过近3年的努力钻研和数十次演练飞行,克服大风、乱流、低温等因素,填补了这一空白。

3月1日,延庆赛区,起飞前机务人员仔细检查飞机的各个部位。


从2019年年初,各比赛场馆建设时期,机组人员就多次前往各场馆施工现场,对高山滑雪赛道山区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最好的场馆机坪建设位置,梳理高山滑雪赛道救援的各项风险点,对场馆涉及直升机相关的部分提出意见。

与此同时,直升机救援人员从不断的实地飞行训练与演练中,制定出完善的高山滑雪赛道救援飞行技术程序与救援应急预案。通过数十次实地演练飞行,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得到了宝贵的滑雪赛道救援飞行经验和飞行参数数据,为编写高山滑雪赛道救援飞行技术手册提供了理论依据。

3月1日,延庆,救援型直升机飞行员驾驶飞机飞向赛道。

3月1日,延庆赛区,救援型直升机上的救生员正在绑绳索。

在冬奥会开幕前,直升机医疗保障团队进行了多轮次全流程全要素实战演练。连续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开展了极端天气下的直升机训练测试工作,包括航线建立、长绳救援、急救转运等。

3月1日,延庆赛区,救援型直升机上救生员正在进行训练。


参与救援


入驻冬奥赛场以来,直升机医疗保障团队在每日开赛前完成试飞工作。在赛事进行过程中,所有机组人员随时待命,一旦接到救援指令,立即起飞执行救援任务。

3月6日,延庆赛区,转运型直升机飞向高山滑雪停机坪。

3月6日,延庆赛区,转运型直升机降落高山滑雪停机坪,随机医生模拟伤员受伤将担架从飞机上抬下。

3月1日,延庆赛区,完成训练任务后,在机务的引导下转运直升机准备降落。


2月10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成功转运一名瑞士籍受伤运动员。该运动员在高山滑雪男子全能速滑项目中受伤,左前臂开放性骨折。北京999医疗转运型直升机仅用8分钟就将受伤运动员转运到了延庆区医院,比用地面救护车节约了32分钟以上。


3月1日,延庆赛区,完成了训练任务后,队员们在保温机库内吃午餐。

3月1日,延庆赛区,机务保障人员在完成训练任务后在保温机库内的宿舍内小憩。


在冬奥和冬残奥过渡时期,他们每天出勤训练,熟悉赛场附近的乱流、风向和风速等气象信息,积累救援经验。模拟训练中,所有机组成员在高山滑雪中心等候指令,救援人员和直升机随时准备出发。

很多时候,他们要直面低温与大风。机务人员对飞机进行检查和维护,口罩结了冰、手指也僵得不易弯曲;绞车手要根据风向和索降位置,与飞行员沟通调整直升机位置……

“想到北京冬奥会能够顺利举办,那些在刺骨寒风中的困难与险阻,真的算不上什么。”一名机组人员感叹。


雪上奇兵

薛巍然

年龄:35岁

岗位:救援型直升机机长

“我和我的团队会继续做好冬残奥会的直升机救援保障工作,守护残疾人运动员的生命健康。”

闫贺

年龄:31岁

岗位:机务人员

“我是延庆人,有幸参加这次保障活动,这段经历将会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张学天

年龄:36岁

岗位:直升机救援保障组组长

“经历了冬奥会,我们更有信心能完成冬残奥会保障。”


张冬杰

年龄:31岁

岗位:转运型直升机飞行员

有幸参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飞行任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荣幸,也是我个人最大的荣幸!

龙欣然

年龄:41岁

岗位:转运型直升机飞行员

“从北京奥运会住宿经理到北京冬奥会救援直升机飞行员,角色变化,不变的是刻苦钻研和不断学习的工作态度。”


庄济铭

年龄:30岁

岗位:救生员

“雪道救援对整个机组来说既是压力也是荣誉。能为北京冬奥会贡献一份力量是我人生非常宝贵的经历。”

王浩霖

年龄:30岁

岗位:机务人员

“我们是一个优秀和充满激情的团队,在这次的保障任务期间,随着每一次飞行任务的进行,和每位队员了解更加深入,配合更加默契。”

张强

年龄:45岁

岗位:机长教员

“作为个人有幸参与其中,见证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非常荣幸的,这也是一件值得我一生铭记的事情。”

王民

年龄:32岁

岗位:航空医疗救援护士

“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航空医疗保障,我感到无比自豪。”

黄国栋

年龄:34岁

岗位:整机放行师

“这次冬奥会带给我的精神财富将是永久的。”


谈俊

年龄:44岁

岗位:救援直升机绞车手

“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机组每一个保障人员每天都打起百分百的精神,随时待命,随时准备起飞。”


王涛

年龄:40岁

岗位:整机放行师

“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为祖国争光,我们保障人员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添彩。”

赵子宁

年龄:32岁 

岗位:医生

“我能参加这次冬奥会直升机保障是我的荣幸,我一定站好自己的一班岗,保证伤员通过直升机转运安全到达医院,得到更快更好的治疗。”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影报道

编辑 郑新洽 张湘涓 刘卜溢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