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最新业绩公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05.3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营收;净利润37.1亿元,而这一数据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净利润。
这是袁清茂上任董事长5个月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在山西汾酒看来,3个月跑出以往1年的加速度,离不开青花汾酒系列等中高端产品实现大幅增长,更是袁清茂制定的汾酒复兴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地。汾酒主打的青花系列处于中高端价位带,“中高端价位带的占位是汾酒必须强起来、立起来的发展线,是不能丢、也丢不起的阵地线。”袁清茂曾说。

除了优化产品结构,抢占全国化战略高地、统筹布局原酒产储能,也成就了山西汾酒的加速度。业内人士认为,公司改革红利仍在加速释放,发展强劲的汾酒正开启全新发展时代。
跑出新的加速度
回顾山西汾酒近年来的发展,很多人常常用“汾酒速度”来形容。其最新的业绩报告也再次印证新的“汾酒速度”。
4月27日晚,山西汾酒发布公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99.71亿元,同比增长42.75%;归母净利润53.14亿元,同比增长72.56%。对比来看,这意味着汾酒自2019年以118.93亿元突破百亿营收后,即将迈入200亿营收门槛。而净利润则是近5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
2022年一季度,山西汾酒再创新的加速度,公司营业收入105.3亿元,同比增长43.62%,接近2019年全年118.93亿元的营收;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70.03%,超过2020年全年的净利润30.79亿元。
山西汾酒称,2022年以来,公司灵活调整营销政策,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青花汾酒系列等中高端产品实现大幅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近几年,汾酒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布局高端化市场,势能持续释放,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在业内人士看来,山西汾酒呈现的活力,是袁清茂上任之后“四个专注”“四个坚持”的具体呈现。袁清茂曾指出,要专注于产品结构优化,持续释放青花汾酒的头部效应,强化塑造腰部产品。汾酒的产品结构优化,是汾酒根据市场变化的一种灵活调整,一种探索实践,一种大胆创新。
全国化进程不断加深
2022年力争营业收入较上年度增长25%左右,这是汾酒为自己立下的新目标,也是袁清茂给自己设立的新挑战。而拿下这一目标,需要全国化战略布局的再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汾酒在山西省内营收80.7亿元,同比上涨34.6%;省外营收117.38亿元,同比上涨49.48%。省外市场年收入首破百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扩大至59.26%。2021年,省内、外经销商分别为728个、2796个,较上年分别增加83个和545 个,均是2016年的3倍多。
丰富的产品矩阵助推了山西汾酒全国化进程。近几年,汾酒不断在青花产品系列上发力。2021年汾酒以“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的产品策略,将青花20作为主力放量产品,对青花30控量提价,蓄力高端市场,并推出青花30复兴版助力汾酒占位千元价格带。此外,汾酒通过玻汾推动汾酒全国化进程,聚焦青花汾酒、杏花村及竹叶青,多品牌协同发展。
推进全国化是各大名酒品牌“开疆拓土”的重要一步,汾酒品牌全国化战略,也将有助于拓展清香版图,引领清香型抢占白酒市场。袁清茂曾表示,从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思维来讲,山西虽然是汾酒的大本营,但是仍然要把更多资源和更大精力放到省外市场,拓展省外市场。“我们要抢占高地,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是汾酒全国化战略必须抢占的高地,对这一区域要主动出击、攻城略地,彰显品牌力,强化认知度。同时要辐射带动,及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优化汾酒市场布局。”
提升产能储能筑牢品质关
汾酒方面计划,到“十四五”期末,要进军白酒行业第一阵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重塑“汾老大”的品牌地位。
上任5个月,深入一线调研走访成为袁清茂的工作行程中频次较高的一项内容。而在近期的调研中,袁清茂多次提及汾酒悠久的酿造工艺。在他看来,提高品质美誉度才能更好提升品牌忠诚度。要扩容优质原酒,统筹做好原酒产能储能规划,持续提升原酒产量和储量为汾酒品牌塑造打牢坚实基础。
2019年全国白酒企业总产量785.95万千升,同比下降9.79%;2020年中国白酒产量为740.7万千升,同比下降5.75%。存量博弈格局下,产能、储能成为名酒企竞争的重要筹码。
2022年以来,贵州茅台、五粮液、今世缘等酒企宣布大规模扩产计划,且多数聚焦于原酒项目。产能扩建方面,汾酒可谓大手笔。今年3月16日,山西汾酒发布公告称,拟投资约91.02亿元建设汾酒2030技改原酒产储能扩建项目(一期),工期计划为3年,建成后,山西汾酒预计新增年产原酒5.1万吨,新增原酒储能13.44万吨,预计达到生产能力年份的销售收入约81.18亿元,年利润总额约28.58亿元。
山西汾酒不断刷新加速度。在袁清茂看来,汾酒要实现“十四五”的目标和复兴目标,不仅爆发力要好,持久力也要好,必须在“速、量、质”三个方面持续增长。“我们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需要走的路仍然很漫长。”

文/秦胜南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