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裴剑飞)5月11日,《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发布,其中提出,北京将试点设置分时段道路停车位,还将研究优化停车收费政策,进一步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错时共享”停车将进一步扩大规模。


“居住停车是停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今年的停车工作主要是将停车治理向路外和居住小区延伸。”在今天的治堵大家谈节目中,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交通综合治理处副处长杨广岳表示,近年来,各区都在想方设法增加小区的停车供给,挖潜公共空间的停车资源,提供可以错时共享的停车位。


他表示,今年北京将研究建立道路停车位评估机制,适时调整道路停车位设置,试点设置分时段道路停车位,以提高车位运行与使用效率。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已经在部分区域开展了“分时段停车位”的初期探索,例如部分学校周边设置了放学时段的停车位,在一些公共卫生间周边也设置了15分钟限时停放区。


此外,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中也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道路停车位总量控制在10万个以内。在出行停车需求的调控方面,将试点开展限时长道路停车位管理,鼓励短时停车,道路出行停车平均时长控制在2小时以内。


在调控需求方面,根据《行动计划》,今年还将研究优化停车收费政策,进一步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同时,研究升级拓展“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政策,助推私家车出行向绿色集约出行转换。执法方面,将充分利用现有非现场执法设备实现远程监测,减少现场检查,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目前,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已经在北京不少地区进行了应用。截至去年底,北京全市共推动了609个停车场、提供了5.4万个错时车位。


杨广岳表示,今年将继续大力推进“有偿错时共享”停车,由市级层面制定错时共享合同范本,以保障双方权益不受损失;由区级层面主要梳理老旧小区周边的写字楼、商业设施等公建车位,建立共享协商机制,进一步扩大停车资源有偿错时共享,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使用率。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