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杭州出台房产新政”词条冲上某社交平台热搜,足见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杭州,其房地产市场的受关注程度。

当天,据微信公众号“杭州住保房管”披露,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从优化二手住房交易政策、完善税收调节、更好满足三孩家庭购房需求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杭州针对二手房的政策放松,力度大、精准度高,叠加利率下行大环境,将很大程度上纾解二手房市场压力,增加市场流动性。而以杭州为代表的城市出台楼市新政,也意味着此轮楼市的“救市”“稳市”将全面升级。

5月17日,杭州出台新政,从优化二手住房交易政策、完善税收调节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图/IC photo
 
新政剑指二手房市场,加速住房流通
 
从具体内容来看,上述《通知》亮点在于放宽限购资格、调整增值税及支持三孩家庭购房。
 
在限购资格方面,《通知》主要对二手住房市场进行放宽。在杭州市限购范围内购买二手住房的,对于落户杭州市未满5年的户籍家庭,《通知》取消相关社保条件,即取消了原“在购房之日前2年起已在杭州市限购范围内连续缴纳城镇社保满24个月”的规定。
 
对于非杭州市户籍家庭,则缩短了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年限,将原“在购房之日前4年起已在本市限购范围内连续缴纳城镇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48个月”的规定,调整为“在购房之日前1年起已在本市限购范围内连续缴纳城镇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12个月”。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在杭州市中心二手房限购资格上,对于本市户籍和外地人口的政策放松具有积极意义,客观上将有助于盘活杭州市中心二手房,促进房源的加快流通。中指研究院浙江分院常务副总高院生也表示,大量购房需求会因此次社保缴纳年限的降低而释放。
 
同时,《通知》还进一步提出完善税收调节政策。对杭州市限购范围内,个人转让家庭唯一住房的,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到2年;而个人转让非家庭唯一住房的,增值税征免年限仍为5年。其中,家庭成员范围具体包括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对三孩家庭展现了满满善意。对于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不仅其在杭州市限购范围内限购的住房套数增加了1套;而且,在报名参加新建商品住房公开摇号销售时,还可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高院生表示,在支持多孩家庭合理住房需求的前提下,这类做法既能小幅增加市场购买力,又能起到促进生育意愿的作用。
 
二手房成交处于低位,当地市场仍被看好
 
“杭州楼市新房和二手房的确倒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来自中原地产方面的数据显示,4月杭州全市二手房(含富阳)成交套数为3950套,并未冲破4000套的大关,比3月份的4500套减少约500套,相比2021年同期9939套的网签量,整体成交量依旧处于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二手房的挂牌量在不断升高。在高院生看来,自2021年二手房停贷风波以来,杭州二手房市场成交量逐月回调,至2022年一季度已处于低位震荡,二手房挂牌量不断升高。高院生认为,此次针对二手房的政策放松,力度大、精准度高,叠加利率下行大环境,将很大程度上纾解二手房市场压力,增加市场流动性。
 
而在土地市场,杭州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释放出被外界看好的信号。今年4月25日,在杭州2022年首批集中土拍中,共有59宗地块成交,仅1宗地块流拍,总成交价约826.8亿元,平均溢价率为6.4%。
 
高院生此前对新京报表示:“综合来看,与目前已经进行集中供地的城市相比,杭州今年首批集中供地虽然热度分化,但整体表现依然较好,供应的60宗地块中仅1宗地块流拍。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韧性更强,在当下行情下,对于热门区域或板块的项目去化依旧有保障,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现金流。”
 
“稳楼市”政策频出,杭州信号意义强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截至5月16日)已经有超过40个城市发布超过40条稳楼市的政策。
 
从发布主体来看,除了地方政府外,央行等部委也动作频出,提振市场信心。如5月15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提出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降低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在拓宽商业银行的贷款空间的同时,降低了首套房的购房成本。
 
而从政策内容来看,整体上继续以公积金为主,其中近10城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了首付比例。
 
张大伟认为,严格来说,杭州政策的力度并不大,但杭州本身作为当下楼市最热点区域的龙头代表,也开始稳市,这意味着本轮楼市“稳市”将全面升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截至目前,海南、成都和杭州都出台了政策,“这三个区域市场的外来人口导入规模较大、房地产市场规模也较大,其政策的放松,本身具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释放了积极信号。” 
 
新京报记者 饶舒玮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