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5月15日至21日是全民营养周。5月19日,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针对学龄儿童的膳食行为和身体活动,提出了科学、权威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与《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相比,新版《指南》更突出强调了注意营养素养的提高、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注意体格监测等内容,并提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建健康食物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在这期间他们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其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个人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指出,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学龄儿童营养不足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营养素摄入不足还十分常见。另一方面,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增长趋势明显,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新版《指南》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依据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关系对原内容进行了扩充,使其更加全面、完善。其核心信息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补充了以下内容:
 
1、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
2、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3、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4、多户外活动,少视屏时间,每天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
5、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指南》更加强调了健康行为的培养,在早餐、零食、饮料、运动等方面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也区别于成人的膳食指南,特别在学龄儿童教育(食育)这方面,为进一步保障儿童安全健康成长,预防与控制儿童营养不良、肥胖、近视提供了很多技术上的保障
 
“孩子是健康第一责任人,家庭和学校要构建健康的食物环境,鼓励和支持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马冠生教授解读《指南》时指出,营养素养和学龄儿童的膳食营养摄入密切相关,家庭食物环境会影响学龄儿童的食物选择,学校营养教育有助于改善学龄儿童营养素养和饮食行为。为此,《指南》强调,要发挥学校、家庭、个人之间形成的三位一体的卫生保健作用。
 
根据新版《指南》内容,结合中国儿童膳食的实际情况,中国营养学会还为学龄儿童“量身定制”了6-10岁、11-13岁、14-17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

供图/中国营养学会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