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昌平区落实“治乱、治痛、建城、保生态、带队伍”使命任务的同时,未来科学城形成“两谷一园”的创新发展格局,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正在加速建成;另一边,随着城市规划建设,昌平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扩大绿色生态空间,这处京师之枕、科教新城,也正在变得更加宜居。

 

按照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昌平区的功能定位,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是昌平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努力方向和阶段目标,那么在未来,“四区”建设会有哪些重点工作?未来科学城在发展中还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民生方面会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变化?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对问题一一解答,他指出,未来五年,市民朋友们将会感受到昌平更加宜居宜业,在昌平有事业、有生活,有激情、有未来。


北京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全面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过去五年重点抓了三件事

 

新京报:昌平素有京师之枕的美誉,也是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过去五年,昌平区的重点工作都有哪些?

 

甘靖中:过去五年,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多次到昌平调研指导工作,强调昌平上风上水、上善若水,是“京师之枕”,要扛起服务首都发展的职责使命,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昌平新篇章。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决落实“治乱、治痛、建城、保生态、带队伍”使命任务,重点抓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全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首都创新发展格局中,昌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肩负着重大使命。特别是未来科学城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枢纽型主平台,与“三城一区”其他主平台不同,既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任,又肩负着承接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的职责,发挥着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衔接联动的枢纽作用,具有独特地位和优势。

 

其二是持续筑牢首都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昌平是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区,肩负着首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职责。推动绿色发展,不仅是昌平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应尽之责。

 

第三件是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年来,我们聚焦“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未来科学城:加快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新京报:你刚刚提到,未来科学城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枢纽型主平台。那么这些年里,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的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甘靖中:五年来,我们紧扣落好“五子”联动,聚焦建强未来科学城,形成了“两谷一园”的创新发展格局。其中:“生命谷”落地了大国重器——昌平国家实验室,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入驻了北京疫苗检验中心、国际研究型医院等平台,汇聚创新型医药健康企业500多家,特别是借助“两区”政策,引入了新生巢、飞镖国际等一批国际化专业化项目,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园区之一。

 

“能源谷”围绕践行“双碳”战略,加强与央企对接联动,先后举办了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央企高质量参建未来科学城推进会等活动,央企项目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去年央企新注册资本是前一年的近10倍,目前已入驻各类市场主体792家,先进能源产业收入突破2400亿元。

 

沙河高教园紧紧依托理事会机制,实现6所高校新校区全部开学,新迁入一级学科29个、重点实验室28个;全力推动校城融合,与北大、北师大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美丽健康产业创新研究院等项目启动建设,在助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上取得积极成效。

 

新京报:未来科学城的发展有哪些部署安排?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甘靖中: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对未来科学城的发展作出部署。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未来科学城,加快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北京国际科创中心,也必将给市民生活带来深刻变化。

 

比如,在未来科学城中的“生命谷”,我们有多家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积极参与科技战“疫”,全力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特效药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目前共有3家企业新冠检测试剂获批上市,14家企业取得核酸检测资质,3家企业获批生产抗原自测试剂,投入使用后将有效守护市民生命健康。

 

今后五年,随着“生命谷”的建设发展,特别是随着生命科学园三期的实施,一批重大医药健康项目将陆续建成,涌现出更多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科技引领未来,“生命谷”的建设发展,必将会让市民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新京报:未来科学城在产业布局方面有哪些具体安排?在你看来,这会给市民生活、昌平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机遇?

 

甘靖中: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推进未来科学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资源、要素、机制等统筹,实施医药健康倍增、智能制造跃升和先进能源提质增效三大行动计划,将提供可开发利用的产业用地超过1万亩、其中医药健康方面将提供可利用产业空间约120万平方米;打造500亿元的科技产业母基金群。

 

这也意味着,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今后五年昌平国家实验室、北大新校区等创新主体的重磅科研成果将就近转化,小米未来工厂、三一全球科创中心、国药器械总部基地等标志性项目将陆续建成,中建材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中铝中央研究院和300亿绿色低碳基金等央企项目将全面见效,红冶钢厂、首钢一线材等老旧厂房将迎来凤凰涅槃,共同支撑昌平形成先进智造、医药健康、先进能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些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以医药健康产业中的美丽健康产业为例,目前我们正在以小汤山美丽智造园、美妆创新园为核心,产学研用一条龙进行布局,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美城”,计划到“十四五”末实现收入不低于120亿元。随着美丽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必将为首都市民创造更加美丽、时尚的新生活。

 

上风上水之地:市民将可以“穿过森林去上班”

 

新京报:昌平是上风上水之地,在筑牢首都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方面,昌平都做了哪些工作?

 

甘靖中: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主要抓了四项工作。一方面,是严格规划落地实施。编制实施昌平分区规划,狠抓规自领域问题整改,坚决啃下了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大棚房”专项整治等一批“硬骨头”,同步扎紧“村地区管”等制度“防护网”,涉地乱象得到全面遏制。

 

另一方面,也在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纵深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建2951万平方米,腾退土地44.4平方公里,留白增绿10.6平方公里,织补便民商业网点372个,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同时,昌平区PM2.5浓度比2016年下降49.2%,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全区污水处理率增至96%,黑臭水体全面消除,7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这也是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

 

此外,在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上,昌平提前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建成全市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等标志性生态景观,形成9个万亩以上的大尺度、高品质森林组团和绿色廊道,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7%,这也让绿色成为昌平的亮丽底色。

 

新京报:未来昌平的环境会是什么样的?会给居民生活环境带来哪些改变?

 

甘靖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加快建设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之外,包括加快建设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也是我们“四区”建设的目标内容。昌平作为平原新城,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时,我们将围绕生态、人文、宜居要求,努力把昌平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建成奥北森林公园、沙河湿地公园等标志性项目,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未来市民朋友们将看到,昌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奥北森林公园为例,规划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内含7个郊野公园,将打通由市政道路、地铁线分割的各类公园绿地,建设全龄友好的森林道路系统,形成21公里森林马拉松、30公里森林骑行道,并与昌平自行车专用路东延线连接,建成后市民朋友可以“穿过森林去上班”。

 

同时,我们将加快“三条文化带”昌平段保护发展,重点建好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节点项目,加快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达标;集中推进北师大直属的附属学校、北大新校区附属学校、未来城国际学校等一批名校建成投用,至少引入两家高水平的三甲综合医院,持续抓好接诉即办工作,同步做好就业、养老、社保等工作。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