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实现的是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杨帆是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工银瑞信”)科技部的负责人,他和担任运作部负责人的关亚君,亲历了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北京地区首批试点的落地全过程。作为牵头单位,工银瑞信申报了“销售清算自动化项目”。“北京的试点工作前瞻性强而且务实”。


为推动证券期货行业金融科技稳妥发展,中国证监会2021年2月在北京地区率先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临近岁末,包括销售清算自动化项目在内的首批试点项目迎来了正式启动的高光时刻。2022年中秋刚过,为全面展现首批项目特点,同时也对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进行回顾、展望,北京证监局、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共同组成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专项工作组”(即“北京工作组”)与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推出了“独家揭秘北京首批项目”专题。


作为公募行业内首家实现资管产品销售资金全封闭自动化清算、交收划款、财务处理一体化及风险防控实例的项目,工银瑞信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科技与业务两个维度。其中,销售资金交收业务“无人值守运行”方案,便成为一大吸睛之处。


资本市场金融机构一向重视金融科技或信息化建设。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2019年发布的报告中,彼时已有近八成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每年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超过百万元,近五成这一投入占营业收入超过5%。


“据我所知,IT投入平均数额占最近三个财政年度平均营业收入的比例,目前国内基金行业里有的头部机构已经达到8%以上的水平。”杨帆表示。


日均自动化处理5000多笔划款指令,减少结算工作八成工作量


中基协数据显示,2022年6月末我国境内基金行业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26.79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随着行业总规模不断攀升,基金后台运营工作压力随之不断增长。承担基金产品运营核心业务、每日负责大量资金交收的销售清算系统,如何提高资金清算交收效率、降低资金风险、提升投资人体验,成为行业后台运营工作的关键考验之一。


在分析行业现状及痛点的基础上,工银瑞信通过重构业务流程、提升技术架构、贯彻风控理念,借助福建新意科技公司(下称“新意科技”)的支持,结合管理制度与科技能力摸索出一套以新一代系统为核心,销售资金闭环运行的管理模式。


新一代销售资金清算系统于2021年3月内部上线。据关亚君介绍,当前工银瑞信已顺利完成了新旧系统切换。“我们这套销售资金清算系统上线运行以来,也根据业务实操进行了几次优化,现在已经应用到我们工银瑞信全部资管产品,系统运行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我们也已完成对原系统的替换和周边系统的配套改造。”


公开资料显示,系统上线后,工银瑞信日均自动化处理5000多笔划款指令,收付款资金量200多亿元。从实效看,业务人员从手工半自动化操作中解放,节约了日常结算工作中80%的工作量,减少了操作风险,也杜绝了职业道德风险;对资管产品投资头寸运用方面,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对全市场而言,工银瑞信与各销售机构、中登(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均实现了快捷直连,提升了全业务链上的交收效率和准确性;对投资人而言,资金到账时间提前,原本需下午入账的资金可能提前至上午到账,提升了用户体验。


无人值守运行无人管理


成立于2005年6月的工银瑞信,是由中国工商银行和瑞士信贷合资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截至今年6月30日,工银瑞信管理公募基金216只,管理资产总规模超1.78万亿元。


目前,工银瑞信投研团队由资深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组成,投研人员近180人,占公司(含子公司)员工总数约25%;注册地位于首都金融业的核心腹地——北京金融街。事实上,这条街不仅见证了北京金融机构聚集效应,也亲历了北京地区资本市场从业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日益重视。


本次北京首批正式“入箱”项目中,5家牵头申报机构属于公募基金公司(包括工银瑞信在内)。“当前金融科技在资管行业的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投研、营销、风控和运营四大业务线。在这5个项目中,只有我们的项目属于运营业务线。”据杨帆介绍,工银瑞信制定了专门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希望通过金融科技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在他看来,公募基金资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口。“行业中最大的几家公募机构,全口径的资产管理规模应该都接近甚至超过2万亿了,在可见的未来还会不断提升。但是这个行业又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行业拥抱科技、实现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他解释。


杨帆称,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后台运营部门往往是人数最多的部门,而销售清算业务又是运营部门的五大业务板块之一。“新一代销售清算系统的意义在于实现了整个业务板块的‘无人值守运行’”。


“公司每天面对的都是数百亿规模资金划款,不能有一笔差错。以前我们是通过制度与流程,通过人工做大量的审核与复核来管控风险、保障运营稳定;现在通过系统,在正常自动闭环运行的情况下,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去执行事务性的工作。”杨帆表示,系统拥有了“无人值守、闭环运行”的能力。


不过,系统的“无人值守运行”,并不意味着业务“无人管理”。“运营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说转型以后不再需要业务团队了,更多的是体现在个人单产提升、管理规模与运营人数脱钩、团队精力从日常操作转向分析决策等方面。”关亚君解释道。


摸索创新源于现实需要


在“销售清算自动化项目”中,工银瑞信的角色是牵头申报单位,而新意科技则属于联合申报的科技公司。这样的“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申报组合有11个,占到首批公示项目的近七成。


2021年年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启动工作扩至广州、上海、深圳和南京。无论是重磅项目的集中征集、多轮评审,还是制度创新等方面,北京均“领跑”全国。


“金融行业高度依赖IT,系统稳定运行要求高,安全事故社会影响大,因此系统建设有它的壁垒。如果要科技公司一下子跨过去的话,可能还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提供几步台阶,让科技公司一步一步走,这将有利于行业充分享受新技术红利、规避风险。试点辅导机制能够在这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杨帆说道。



对话


新京报贝壳财经:从首批项目申报的牵头单位的角度看,科技公司参与试点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帆:科技在金融这样的强监管行业应用,和其他行业是不一样的。


一是科技企业需要理解金融业务知识。我国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已逐渐完备。直接融资业务链条比较长,其中涉及的市场参与人、环节较多,发展过程中业务板块越来越细分、业务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如果不是长期深耕行业或与持牌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很难满足系统研发过程中对业务知识背景的高门槛要求。


二是行业的强监管特性对科技供给会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具备高质量的交付能力和持续支持保障的能力。“高质量”不仅是指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要具有扩展性和开放性。金融与科技的边界要划清晰,对于科技企业来说,深刻理解监管,才能“做到位”“不越位”。


新京报贝壳财经: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北京是全国最早启动的城市。在经历首批项目的征集、申报等工作全程后,有何深刻体会?


杨帆:北京地区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工作比较早,北京也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距离”监管比较近。因此在北京地区试点中,行业的核心机构参与度比较高,大家充分交流、沟通的机会也比较多。通过交流和沟通,我们了解到了整个资本市场各个角色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思路和想法,也了解到一些核心机构和证券基金同业比较先进的一些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信心,也看清楚了未来工作的方向和进步空间。


另外,通过我们整个申报的经历来看,北京的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前瞻性很强,但同时又非常务实,并不仅仅局限在ABCDI(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 Computing/云计算、Big Data/大数据和Internet/互联网)这样前沿创新技术的应用。公募基金同业申报项目中,用到隐私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少,但工银瑞信的这个项目确实没有用到。历次专家评审环节中我们也解释过,公司科技规划中明确了敏态与稳态系统的划分,涉及后台账务、资金结算的系统只会采用经历多年工程实践考验的成熟稳定框架,在充分测试与并行验证的前提下稳步迭代。


运营业务线数字化转型就是要紧紧围绕效率提升、降本增效的目标,是否应用前沿技术并不是我们第一位要考虑的。北京地区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能够认可工银瑞信申报项目入围试点,我想也是对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产生出价值这种理念的肯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