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行走京华大地 感悟思想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主题创作展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展,展览集中展示了160余件(组)优秀作品,在展览现场,大学生们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

北交大学生考察拍摄20个省区60多条铁路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大四学生黎熙入选此次展览的是京张铁路摄影作品,他特意选取了京张铁路与万里长城同框的画面。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大四学生黎熙讲述京张铁路摄影作品的创作过程。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京张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坚韧团结精神的象征。每一块砖石,每一寸钢轨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黎熙说,4年来他20多次前往北京西北部山区拍摄京张铁路。

黎熙喜欢铁路,所以大学报考了交通类专业,他也喜欢摄影,从14岁开始就拿起相机拍摄铁路。

为了寻找铁路与长城同框的机位,他每次一有时间就去八达岭采风,即便找到了理想的拍摄角度,还需要通透的天气和合适的光线。黎熙说,作品《开往春天的列车》正是抓住了八达岭山花最旺盛、空气通透的短暂时间拍摄的。

为了记录特别的场景,往往都需要付出漫长等待。为了拍摄大雪中的青龙桥,黎熙提前一晚进山住宿,第二天天没亮就出发前往青龙桥站,“当我拍到京张铁路早上第一列车驶过人字形铁路的瞬间,感到一晚上的艰辛都是值得的。”黎熙说,如今,他总共考察拍摄过20个省区的60多条铁路,之所以致力于记录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就是因为记录当下也是传承文明、尊重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他提到,离京张铁路很近的京张高铁是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千米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在赛会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专业的学生,我的使命感也更加强烈。”黎熙说,他将提升专业本领,希望能在交通强国的路上前行,为新时代注入青春力量。

央美学生用时三个月完成画作传递北京冬奥精神

此次展览中,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工笔人物专业大四学生王昭的入选作品名为《一起向未来》。王昭参加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她以美院人的方式用画笔记录眼中的时代家国,传递冬奥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工笔人物专业大四学生王昭介绍自己的作品《一起向未来》。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首都高校有1.4万名师生作为赛会志愿者上岗,为冬奥会提供保障服务。王昭负责的场所是国家体育场,需要完成场馆内布置任务,并做好现场观众的服务工作。

“在看台后的环廊上,观众在志愿者引导下有序退场,很多观众与志愿者打招呼挥手告别,志愿者们挥手回应。”王昭说,这个场景让她印象深刻。

“每一个不经意的问候都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大家的热情成为我创作的灵感源泉。”王昭表示,她想将这种青春洋溢的首都各大高校的志愿者群像记录在笔尖,把宝贵经历留存,于是用时三个月完成了作品《一起向未来》。

王昭说,作为美院学子,在未来也一定会继续坚持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为新时代的美术事业增添青春力量。

展览未来将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13所高校巡展

据了解,活动自今年6月启动,共收到30余所高校绘画、书法、雕塑等作品500余件(组)。此次集中展示的160余件(组)优秀作品,涵盖“美丽中国”“魅力京华”“北京冬奥精神”“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战疫先锋”等主题。

观众在现场观展。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评选出的参展作品很有质量,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书法、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艺术表现的手法也非常生动活泼。”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这些作品展现了首都高校学子亲历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真情实感。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庆典上,在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志愿者队伍中,在城乡建设的热潮中,在防疫抗疫的现场,都可见青年大学生的身影,在这次创作中,他们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情怀充分表达出来,以青年视角描绘新时代首都发展盛景。

同时,范迪安指出,参加这次活动的作者,既有首都高校美术、设计学科的学生,也有综合性大学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不同类型的创作中既能把握构思立意,突出作品的主题内涵,又在艺术形式语言上大胆表达,彰显探索创新的青春锐气。“可以说,展览体现了首都高校专业美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发展,也是加强美育、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增进大学生创新创造力的一份新成果。”

据介绍,“行走京华大地 感悟思想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主题创作展旨在创新理论宣传阐释形式,以优秀主题文化艺术作品,集中展示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激励首都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下一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还将结合高校疫情防控特点,做好“送展进校”,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等13所高校巡展,推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新京报记者 苏季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