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在村里工作22年来,第四次以党代表的身份参加党代会。余留芬告诉新京报记者,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看到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的内容,让她“越看越温暖,越听越有劲”。她说自己来自贵州大山,这些年来见证了乡亲们从只有一张床到有了一栋房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如今的岩博村也拥有了自己的产业,日子过得红火,这次来北京,余留芬将这个好消息带来,也会把党的精神和部署传达给更多干部和村民。

 

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受访者供图


二十余年基层工作 见证报告中的发展变迁

 

10月16日,余留芬在现场聆听了二十大报告,她告诉新京报记者,作为扎根基层二十余年的工作者,报告中总结的过去十年伟大变革,自己也有幸亲眼见证。

 

“自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我也亲眼见证了基层群众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从只有一张床,到有了一栋房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余留芬提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越过越幸福。

 

余留芬说,这些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贵州的变化,自己任职党委书记的盘州市岩博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前的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村里拥有了自己的产业,岩博村组织村民入股创立的岩博酒业让‘人民小酒’也走出了大山,走到了更大的市场。”

 

余留芬告诉记者,2021年,“人民小酒”销售额超过5亿元,岩博酒业已成为拥有多个自主研发品牌的规模企业,带动了1015户村民成为股东,户均年分红可达4000余元。同时,企业职工从前不足100人,到如今已发展到带动10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企业集中招聘引进大学生超过400人。“作为村办企业,我们还重点帮助解决了村里356名妇女务工问题,帮助她们实现了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务工挣钱的梦想。”

 

近10年的产业发展让村庄里的人们真正实现了“劳有所获,勤有所得”,“靠自己双手挣来的,村民才会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连续四届党代表 家乡的变化让我更有底气

 

余留芬第一次以党代表的身份抵京,那还是2007年。她还记得那时候交通上的周折,从村里到北京得花上几天时间。而与交通的不便利相比,更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彼时自己的心境,“来北京参加这么高规格的党代会,心里特别兴奋,但同时也是带着一点自卑的。”余留芬记得,那是北京与家乡两地之间的巨大差距,常常让自己兴奋之余,心头也有一丝苦涩,“觉得抬不起头”。

 

十几年后,无论是贵州,还是余留芬任职的岩博村,都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贵州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高速公路总里程跻身全国前列。现在从家乡出发到北京,余留芬也就用了半天多的时间。在岩博村,随着村产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村民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感觉吃的穿的,和北京这里好像也没有了太大差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村庄的发展,让余留芬眼里的北京不再遥远,“就感觉自己不再是土包子跑到大城市,反而是更有信心,也更有底气了。”

 

余留芬有很多身份,她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但这些年来,她每次从家乡来到北京,更是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岩博村党委书记。她说自己每次来北京参加会议,都会把村里的好消息带来,再把党和国家的精神、政策带回家乡。

 

“这次回去之后,我也会第一时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向基层干部和广大村民传递好、宣传好,把党的好政策传达好、贯彻好,为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余留芬记得,报告中说,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也激励着岩博人继续奋斗。我相信,只要我们带领村民坚定不移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脚踏实地加油干,幸福生活便会随之到来。”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