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沙姆沙伊赫大会顺利闭幕


2. 五部门联合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


3. 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组织召开生态保护补偿国际研讨会


4.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召开,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正在高标准打造


5. 工信部办公厅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四批)


6. 俄气:美国未能找到增加页岩气产量手段


7.英媒报道:中国卡塔尔签署液化天然气大单


>>>专题碳讨


ESG主流化趋势显现


1. 董战峰:ESG从非财务角度为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决策工具


2. 王遥:积极应对挑战,ESG在中国主流化趋势开始显现


3. 普华永道:对于亚太地区的企业来说,ESG不再“可有可无”


4. 沈双波:评级机构通过自身发展推动ESG升级


5. 武雅斌:零碳化恰恰成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倒逼机制


6. 陈诗一:要么减排,要么环境成本内部化


>>>低碳样本


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


正文


一、政策速递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沙姆沙伊赫大会顺利闭幕


11月20日上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出席COP27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闭幕式。大会就《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落实和治理事项通过了数十项决议。作为大会的政治成果文件,一号决议重申坚持多边主义,强调气候危机紧迫性,体现了各方团结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意愿和行动安排。


零碳解读:本次大会在发展中国家高度关切的适应、损失与损害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中,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成为一大亮点,大会也决定启动建立全球适应目标框架。与此同时,大会通过了减缓工作方案,但发达国家每年1000亿美元的出资承诺仍未落实,适应资金翻倍的路线图尚未明确。


2. 五部门联合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


据新华社消息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确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辽宁省大连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湖州市、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深圳市、重庆高新区、四川省成都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等10个地区首批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通知指出,试点工作自2023年1月开始,为期2年,重点围绕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传统行业双化协同转型、城市运行低碳智慧治理、双化协同产业孵化创新、双化协同政策机制构建等方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零碳解读: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是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决策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加快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化转型,发挥行业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数字化绿色化良性循环,带动新的技术进步、引领新的发展方式,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3. 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组织召开生态保护补偿国际研讨会


11月16日-17日,国家发改委振兴司会同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以视频方式召开生态保护补偿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国际国内重要流域治理、重要流域水权交易和水量分配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实践经验进行了主旨发言。参会代表围绕专家发言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广泛交流研讨。黄河流域9省(区)代表交流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进展和成效。


零碳解读:坚持生态保护补偿力度与财政能力相匹配、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衔接,按照生态空间功能,实施纵横结合的综合补偿制度,促进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利益共享。合理界定生态环境权利,按照受益者付费的原则,通过市场化、多元化方式,促进生态保护者利益得到有效补偿,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4.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召开,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正在高标准打造


11月19日至20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本次年会以“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主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致辞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上下功夫,将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样板和示范作用,引导各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全社会共同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激励更多的地区和各界力量投入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来。


零碳解读: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指出,江西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努力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之路,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 工信部办公厅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四批)


11月22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四批)的通知》,指出,经企业自评估、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中央企业)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了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等99家企业为第四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零碳解读:示范企业要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加强绿色设计创新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要加强对示范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跟踪掌握工作进展,做好动态管理审核并及时上报。要结合实际继续做好示范企业的培育工作,主动引导本地区、本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实践,发挥示范效应,推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工作不断深化。


6. 俄气:美国未能找到增加页岩气产量手段


据俄罗斯连塔网11月22日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在董事会后发布的公告中提到,近5年来,美国没有上马任何新的大型页岩气田开采项目。俄气在其“电报”频道上说,美国天然气行业存在的问题于2022年凸显出来,尽管国际市场行情相当不错,但华盛顿未能找到增加页岩气产量的手段与方式。与此同时,在其他国家,包括阿根廷和加拿大,页岩气的开采规模相当有限。俄气认为,从长远来看,页岩气不会对全球天然气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


零碳解读:俄气承认液化气对市场的影响力,但也强调,2022年创纪录的天然气价格不会促使投资者义无反顾地作出上马新产能的决定,主要原因在于买家不愿签署长期购气合同。(参考消息网)


7.英媒报道:中国卡塔尔签署液化天然气大单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21日报道,中国石化签署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协议之一,它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为期27年的协议,每年将购买400万吨液化天然气。在这两家国有企业21日宣布签署协议的同时,欧洲也在努力确保俄罗斯的替代天然气供应。卡塔尔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萨阿德·谢里达·卡阿比说,该协议“是液化天然气行业历史上最长期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他还说,这将“进一步巩固卡塔尔与中国之间卓越的双边关系,并有助于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零碳解读:伯恩斯坦公司资深能源分析师尼尔·贝弗里奇说:“这表明液化天然气市场所发生的变化,中国人在能源结构中将会长期继续使用天然气。”他同时还说这是他所知的最长期的协议。(参考消息网)


二、专题碳讨


ESG主流化趋势显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自从2016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出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强制性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以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已经走过一开始的生涩和茫然,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而ESG所释放出来的价值与活力,也在以品牌形象、资本投资等形式反哺企业,推动着企业获得更好发展。


1. 董战峰:ESG从非财务角度为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决策工具


对企业来说,ESG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是从非财务角度的一项有效测评工具,不仅给金融与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决策工具,还可以帮助企业更主动检视、清晰全面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从而驱动企业朝着更绿色低碳、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ESG实施效果来看,ESG表现好的企业通常在落实生态环境责任、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更容易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获取更多投融资机会。


此外,ESG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更能得到社会公众和绿色资本市场的认可;有助于推动企业拥有更好、更稳定的盈利能力,与同类型企业相比,企业ESG表现越好,竞争力就越强,这种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对资源、能源和人才的有效利用,以及良好的环境形象,及其有效的抗风险能力和绿色治理能力等。


(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


2. 王遥:积极应对挑战,ESG在中国主流化趋势开始显现


ESG在中国的主流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但依然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未来国内不管是企业还是投资者均会越来越重视ESG信息,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当前国内逐步构建与国际接轨兼具中国特色的ESG标准,有利于规范企业ESG信息披露,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国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数量及质量将会显著提升。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将对上市公司ESG报告中更多细节内容进行完善,企业所披露的ESG信息将更加规范,进而支持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当上市公司自身注重ESG及可持续发展,就会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持续关注和监测,对于最终呈现的ESG报告的质量有所把控。


另一方面,随着ESG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国内资产管理机构ESG投资意愿将逐步增强,开展ESG投资的资产管理机构将逐步增加,我国ESG投资实践将不断发展完善,并将呈现向新向好的发展态势。


(王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3. 普华永道:对于亚太地区的企业来说,ESG不再“可有可无”


普华永道研究显示,ESG的势头并没有减弱——88%的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仍然致力于实现其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企业必须从善意转向价值创造——加快ESG优先事项的进展,在资本和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


报告还显示,疫情的持续影响、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严重的通货膨胀、供应链的脆弱性和全新的劳动力挑战,以及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采取行动的压力加速积聚,造成亚太地区出现失衡状态。消费者消费行为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极大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轨迹。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罗浩智(Robert E. Moritz)表示,全球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亚太地区的商业领袖在这个困难时期继续推动企业增长、提高竞争力和韧性,他们必须接受ESG和新的灵活工作方式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的现实环境中推进这些方式,关键要在建立信任和有效成果的基础上改进整个区域的合作方式。这些改变必须从现在开始。


4. 沈双波:评级机构通过自身发展推动ESG升级


虽然中国ESG评级目前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通过对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级指标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国内ESG评级机构会快速提升其专业性和评级能力,接下来ESG评价会经历一个规范的、约束性的发展过程,除了数据要有规范的标准之外,对评价机构也会有一个梳理和规范的过程。


作为ESG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ESG评级不断地思辨、吸收、更新,对推动生态圈的其他组成部分的ESG实践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评级机构成为连接企业和ESG投资者的桥梁。在投资者层面,评级机构提供ESG数据、方法和评价结果,是ESG有效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在企业层面,评级机构与投资者共同组成市场力量,通过市场手段倒逼企业提升其ESG管理水平,助力绿色转型,共同实现双碳目标;在监管机构层面,评级机构也会通过大量的市场实践为监管机构的政策出台提供建议、深化细节,成为政策出台前的探路者。


[沈双波: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5. 武雅斌:零碳化恰恰成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倒逼机制


能源动力从来都是历次工业革命最核心的应用场景。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未来的能源安全着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即化石能源比重进一步下降,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逐渐上升,特别是绿色能源将成未来能源构成中的主体;二是智慧能源技术和系统的广泛应用。


一直以来,能源电力产业是全球减碳的重头戏,必须通过数字化改造,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提升效率,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韧性。以上两方面将成为未来影响力投资和ESG投资的热点。


数字化的实现,以数字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为前提。中国各地的数字化发展不均衡。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关注包容性发展问题。


零碳化恰恰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倒逼机制,它是转型的压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生协同发展的。短期来说,碳减排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必须要付出的成本,也是这些国家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从长期来说,这是对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锤炼,没有减碳零碳指标是没法进入国际市场的,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企业。


[武雅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主任]


6. 陈诗一:要么减排,要么环境成本内部化


政府要自上而下地破解负外部性问题,同时企业也要自下而上地践行绿色发展,双向推动才能向前。近年政策在不断干预,比如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建设碳市场提供配额交易等方式约束企业无序碳排放,将碳减排责任压实到企业,还可以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企业应当为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不良环境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买单”。要么通过改造升级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等方式减少排放;要么把环境成本内部化,把环境绩效纳入到财务绩效中,再做基于成本收益的抉择。环境成本内部化虽然会使企业当期的财务成本增加,但是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可以抵消前期对环保的投资,从而达成环境成本内部化与财务绩效的共赢,比如通过投资绿色低碳项目增加正向环境资产。


我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已居全球前列,不过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在百万亿级,不同行业、不同技术需要不同的政策,投资的一个关键是要以市场化的价格投向关键节点领域,建立有效的碳价格形成机制很重要。市场中已有许多ESG指数产品,希望能推动碳市场的活跃度以及与国际碳市场的接轨。


(陈诗一: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低碳样本


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


2022年11月22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正式发布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该系统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企业和项目建立碳核算账户,通过在线监测和政府大数据实现动态监测和自动核算,同时引入多维度绿色评价体系,建立气候库、绿色库和转型库,服务主管部门多样化的绿色低碳管理需求和金融投资机构多样化的绿色投融资应用场景。


北京绿交所董事长王乃祥在致辞中表示,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建设,完全契合《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加快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体系”等目标。该系统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企业和项目建立碳核算账户,通过在线监测和政府大数据实现动态监测和自动核算,同时引入多维度绿色评价体系,建立气候库、绿色库和转型库,服务主管部门多样化的绿色低碳管理需求和金融投资机构多样化的绿色投融资应用场景。


作为服务政府的双碳管理公共平台,该系统可以帮助降低企业的长期填报负担,帮助主管部门解决数据真实性和持续性等难题,同时实现环保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企业和项目层面的协同。作为服务市场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该系统可以帮助金融投资机构解决绿色资产汇集、融资需求发现、数据真实性和持续性、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绿色分类评价等瓶颈,成为银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核查的重要帮手,同时帮助企业一站式对接各类绿色金融服务。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将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636787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程维妙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