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为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的探路领跑作用,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由北京经开区依托联盟合作机制主办的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高峰论坛昨日在北京举办,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京津冀14家国家级经开区、广州市南沙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有关领导与政务服务领域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论坛。

在本次论坛上,京津冀14家国家级经开区共发布110余项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政策。三省市也在此前推出的三批153项“同事同标”事项基础上,将于近期实施第4批26项“同事同标”事项。与此同时,三省市级层面还共同推出了242项企业群众高频办理的跨省通办事项。北京经开区和天津经开区政务服务的相关负责人则分享介绍了在实践中的经验、心得和困惑。

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顾平安教授看来,数字化政务服务的建设,重点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提升政务服务的品质,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楠教授则强调,政务数字化过程中也要注意监管层面的事项。“一个好的营商环境也需要规则来维护。把审批门槛降低之后,也要有足够的手段,在中间进行数据监测,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管。”

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高峰论坛。主办方供图

110余项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政策发布

作为京津冀各地改革的试验田和开放的生力军,北京、天津、北辰、西青、武清、东丽、子牙、秦皇岛、唐山曹妃甸、廊坊、沧州临港、邯郸、石家庄、张家口等14家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自去年携手成立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以来,立足各地特色,通过“放管服”改革互学互鉴,加快政务服务互通互办,三地展开多领域密切合作,协同创新成果显现,政策协同体系逐渐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区域竞争力得到整体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推进协调发展,本次论坛上,京津冀14家国家级经开区共发布110余项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政策,推进京津冀地区“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跃升。三省市已先后推出三批153项事项名称、办理标准、申请材料、办理时间相统一的“同事同标”事项,在此基础上还将于近期实施第4批26项“同事同标”事项,在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与此同时,三省市级层面共同推出了242项企业群众高频办理的跨省通办事项,在京、津、冀、雄实现了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

“去年联盟成立时,我们在14个经开区之间建立起了四大合作机制,其中两项就是政务服务互通互办、放管服改革互学互鉴。一年来,三地经开区展开密切协作,围绕“放管服”各项改革深度研讨,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共推出了115项改革创新举措和改革创新场景。今年我们论坛的宗旨是开放、共享。我们也希望联盟成员进一步突出经开区的改革基因,各扬所长,把我们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全国各地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京津冀经验”,把京津冀经开区联盟打造成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高地。”北京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庞雁在论坛上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

服务的数字化和管理的数字化

在论坛的圆桌环节,几位经开区政务服务负责人和相关领域专家,围绕政务服务数字化等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讨。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萌谈了她对政务服务线下大厅转型的看法。在她看来,线下大厅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分为服务的数字化和管理的数字化。

在服务的数字化方面,张萌认为,当前线下大厅的建设应该以企业群众的体验为核心。一方面要突出集成式的体验,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局限于政务服务事项,还要关联融合与政务服务强相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实现全链条服务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要突出互动式的服务体验,把新大厅打造成为政府企业群众共享共用的公共空间。通过数字化手段,生动展现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成绩,助力招商。此外,还要突出融合式的服务体验,要把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等线上服务资源用好,同时也要结合线下服务的优势,给企业群众提供办事渠道多样化的选择。在管理的数字化方面,要以提高管理侧的履职效率为核心,通过智能感知、物联网等技术自动感知异常并预警,同时提供数据分析,辅助管理者做出准确判断,再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形成闭环。

“对于大厅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其实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其实是要做好数字化的运营,要分析和运营好数据,发挥数据在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场景方面的作用。只有形成大厅数字化运营的机制,才能固化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实现数据驱动创新,以数据赋能管理。当然不论是数字化的建设和运营,都需要具有数字素养的管理团队和服务团队来支撑,所以数字化团队的培养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张萌说。

天津经开区政务服务办副主任王硕总结了近几年其所在单位在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和问题挑战,同时分享了他的见解。他认为,做好政务数字化建设,一是要处理好系统的管与放问题。省级平台应该主要做好基础能力建设。基础能力越强,一线应用就越好用。第二,要加强数据分析,助力区域发展。上级信息化建设部门应该制定一些结构化数据的标准,一线应用平台据此反馈有效数据,上级平台再运用其进行反哺。第三,各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部门都应该强化业务素质,加强人员培训,要把信息化和业务相互融通起来。第四,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政务数字化服务业务做好后续的保障工作。

政务服务数字化也要注意监管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楠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数据和数字化转型在政务服务中的支撑作用。一是丰富了服务渠道。二是对人力资源的解放和拓展。第三,日常政务服务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考虑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经开区有一定的政策自由度,可以基于日常积累的数据,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做一些扶持政策的快速响应。”

同时他也强调,政务服务数字化过程中也要注意监管层面的事项。他指出,营商环境优化不能简单地和减少审批流程划等号,一个好的营商环境也需要一些规则来维护,合法经营的商家也不希望不法商家进来扰乱行业,“把门槛降低之后,也要有足够的手段,在中间进行数据监测,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管。”

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顾平安教授看来,数字化政务服务的建设,重点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提升政务服务的品质,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数字化政务服务建设的碎片化,加强数字化政务服务的设计。

“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地处国家政治中心和北方经济建设中心,在国家‘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其改革创新备受关注。期待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中,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务服务管理中,探索数据赋能、技术赋能、制度赋能的新模式,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取得更多的新成果和新经验。”顾平安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明年论坛将由天津经开区接棒举办,通过三地国家级经开区共同发力,营造“永不落幕”高峰论坛的氛围,将高峰论坛打造成为京津冀经开区常态化的协作沟通平台,将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
编辑 白昊天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