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分级分类救治


医疗机构如何做好重点人群的分级分类救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为了统筹做好医疗资源的布局和利用,重点是要做好新冠感染者重症和有重症风险因素这部分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和管理,我们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者进行分级分类救治。


第一,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这部分人,可以进行居家自我照护。


第二,重症或者有重症风险的这部分患者要收治到定点医院,为了确保重症或有重症风险这部分患者的救治,我们要求要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同时配足配强医务人员。


第三,还有一部分患者,本身有基础性疾病或者是以其他疾病为主,到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进行就诊,而在就诊过程当中,有可能检测以后是新冠阳性,对于这部分人,我们都已经要求综合医院还有专科医院,无论是在门诊、急诊还是在住院区域,都要设立缓冲区,这样能够保证这部分患者得到救治,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阅读原文>>>


出现怎样症状之后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如果出现下面五种情况,建议跟社区医生联系,如果病情比较重,可以联系120到医院进行诊治。


第一种情况是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


第二种情况是经过药物治疗以后,仍然持续发烧,超过38.5摄氏度,时间超过3天以上,就应该到医院就诊。


第三种情况是原有基础病明显加重,比如高血压用药控制不住,糖尿病用药控制不住或者出现其他急危重症风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第四种情况是儿童出现一些嗜睡、拒食、腹泻、呕吐等情况,治疗以后不缓解,时间超过两天以上也要到医院救治。


第五就是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或者出现胎动异常等等情况,也要到医院进一步诊治。阅读原文>>>


核酸检测


从哪些方面缩小了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进一步优化措施要求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强调核酸检测要聚焦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和人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缩小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二是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四是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此外,还要求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主要包括:


  • 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

  • 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

  • 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 商超、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人员

阅读原文>>>


需要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特殊场所包括哪些?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明显减弱,但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住在养老院、福利院这些场所的人员,还有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场所,这类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因此对进入这些特殊场所的外来人员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其他一般场所的人员,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跨区域流动人员,均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也不需要开展落地检,但是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减少聚集和人际接触。新10条措施还提出,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以由当地自行确定一些防控措施,各地可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在20条措施里面提到,对一些重点企业防控可以采取“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新10条是对20条措施的进一步延续和更新。


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需要多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明确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重点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风险极高的,指的是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的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要求他们在作业期间闭环管理,每天进行核酸检测;


第二类是指跟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超、快递、外卖等一些从业环境人员比较密集、接触人员比较频繁、流动性比较强的从业人员,对于这类人员,我们也要做好监测和核酸检测,要求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居家隔离


群众在选择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密切接触者选择居家隔离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最好有独立的房间,并且有良好的通风;如果共用卫生间,要做到很好的消毒处理;居家人群如果独立居家的话,他的生活方面要能够自理;居家人群一定做到足不出户,拒绝各种探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建议密切接触人群可以居家隔离。


我们强调在居家隔离的时候,如果家里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婴幼儿等,这时我们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造成潜在的传播风险,要规范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同时,每天要进行抗原检测,一旦出现阳性,及时上报。同时,阳性以后做好自我监测。阴性的时候也要做好每天的自我症状监测,包括有没有发热、有没有咳嗽气短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表现,也要及时上报社区。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员,在居家观察的时候,有特殊的需求,包括用药、治疗等等,一定要及时向社区报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要及时就医就诊。


居家隔离人员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对居家隔离人员强调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内的成员尽可能少接触,如果接触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包括我们强调的几点:


一是居住的房间要每天通风,良好的通风对降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卫生间、浴室,如果单用最好,每天也要消毒,如果共用的话,一定要错开时间,用后也要进行很好的消毒,避免造成家庭内传播。


三是做好手卫生、做好环境消毒,包括在做饭、用餐等过程中,要注意好手卫生。


四是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拿纸巾盖住,把纸巾扔到垃圾桶里,避免喷溅导致后续潜在的气溶胶传播风险。


五是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再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的是,个人物品不要混用,和家里人尽可能分开,因为物品本身也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播的风险。


若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是居家治疗还是继续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医务人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由于岗位的特殊,每天会接诊大量的患者,因此面临的感染风险最高,工作也非常繁重,可以说不可避免的要发生职业暴露。一旦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也应当遵循“新十条”有关要求。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我们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阅读原文>>>


封控措施


检出“混管阳性”的单元以及楼栋不再需要封控?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当发现“混管阳性”以后,相关部门会尽快通知到混检人员,让他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也会尽快安排人员上门采样复核。所以跟混检阳性人员同楼栋、同单元的人员不需要实施临时封控。


当复核结果都是阴性以后,混检人员马上解除隔离措施,但如果上门复核出现是阳性,这时候要及时落实管控措施,要根据现场流调和风险研判结果及时管控密接,划定风险区域,做好相关的疫情处置工作。阅读原文>>>


仅检出1例阳性感染者是否可以不划定高风险区?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对于仅仅检出1例的情形,如果说在他的工作地、居住地、活动地传播风险比较低,而且及时把密接进行管控以后,经过研判没有社区传播风险,这时候是可以不划定高风险区的。


对于住户比较多,一个单元或者一个楼栋可能有上百户的情形,根据流调和风险研判的情况,根据新十条,可以仅仅判定这种暴露风险比较高的楼层或者住户,尽量减少疫情对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


对于划定了高风险区以后,如果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检出,就可以及时解封,尽量避免长期的封控。新十条也提到了,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甚至密接都可以选择居家隔离。因此,社区里封控的很可能有这样一些人群,对于划了风险区以后实行封控的高风险区检出的新增感染者,如果是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的阳性人员的同住人员或者是密接人员,经过研判以后,没有家庭外的社区传播风险,这种情况下,即使检出阳性也不影响整个高风险区解封的时间,也仍然是连续5天没有新增就可以解封。阅读原文>>>


老年人接种疫苗


老年人为什么需要接种疫苗?


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极易发展成为重症、危重症甚至出现死亡,接种新冠疫苗获益最大。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员,长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是在亲属陪伴或者亲属走访过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导致发病甚至重症、死亡,所以还是有必要接种疫苗。


夏刚介绍,据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人,75岁以上的老年人,85岁以上的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来讲,感染新冠肺炎以后重症的风险分别是5倍、7倍、9倍,死亡的风险分别是90倍、220倍和570倍。8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1剂疫苗都不接种,他的死亡风险大概是14.7%;如果接种了1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了7.16%;如果接种了3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3剂疫苗,死亡风险下降了9.3倍。阅读原文>>>


对于高龄老人接种时会提供哪些服务和便利?


夏刚介绍,考虑到这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加方便的接种疫苗,我们延续了之前的一些好做法,包括使用流动接种车、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和开通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等措施。同时,也提出各地可以选派诊疗和接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建接种小分队,携带接种后观察期间所需要的常用设备和药品,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让这些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以完成疫苗接种。


编辑 王晓琳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