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会上,李强表示,达到增长5%的预定目标需要打好组合拳:宏观政策组合拳、扩大需求组合拳、改革创新组合拳、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


李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提到“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实际感受”“相比GDP老百姓更在乎身边具体事”“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等。


多位受访的经济学者表示,我国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了5%左右,是综合考虑国内经济潜力和内外负债经济发展环境。政策组合拳中有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国内强调政策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同时,提升政策支持精准质效。


“乘风破浪,未来可期。”李强总理对于中国未来经济走向充满信心。


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经济增速若想达到5%的预定目标,首先是宏观政策组合拳需要持续发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目前国内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复苏基础不够扎实,经济处于潜在增速下方,宏观政策支持有望偏积极;但国内外环境复杂,宏观政策需要平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和调结构,同时兼顾短期和中长期、内外均衡。因此宏观政策主要是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组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王青表示,今年的目标财政赤字率、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均有所上调。这意味着2023年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减税降费还将保持一定力度;同时,今年基建投资还会保持6.0%左右的较快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进一步指出,财政政策的“加力”体现在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比如赤字率从2.8%提高至3%,大致对应3.9万亿左右的赤字规模,略高于去年的3.37万亿。“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今年也将总体保持“精准有力”。明明预计,今年将更多利用结构性政策工具来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的复苏。


王青亦表示,今年货币政策总量要能够支持经济修复对融资要求,其中新增信贷、新增社融规模都会高于去年;同时,今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用好各类结构性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入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


此外,宏观政策的组合拳还包括了产业政策。王青指出,2023年的重点是“提升质量”,这包括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等。今年社会政策将继续坚持就业优先、兜牢民生底线导向。考虑到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1158万亿,创历史新高,今年将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打好扩大内需组合拳


聚焦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撬动内需


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王青认为,今年全球经济放缓,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显著弱化,需要内需及时“顶”上来。


“内需主要包括消费和投资两大板块。”王青指出,今年的重点是在疫情影响全面消退后,通过持续改善消费环境、营商环境,将居民消费、民间投资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王青认为,在不发生新的大规模外部冲击背景下,今年消费增速有望出现较快反弹,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将达到8.0%左右,较上年加快8.2个百分点,旅游、娱乐等服务消费的反弹幅度会更大。202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作用会进一步凸显,消费复苏将是推动经济增速回升至“5.0%左右”的关键所在。


“今年将延续对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优惠、补贴等方式加快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生活服务类消费复苏,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明明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将聚焦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特别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只有在提升供给质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撬动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


周茂华亦认为,政策支持重点明确,将围绕加大小微、民营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重点基建项目、制造业、绿色发展、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支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内循环和需求加快恢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投资方面,王青认为,今年除了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速外,制造业投资也将体现较强韧性,背后是政策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将保持较高的支持力度,加之国内经济修复带动市场需求端改善。这将抵消外需走弱带来的影响,提振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制造业投资信心。


明明亦表示,党中央会一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更好地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自上而下地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


房地产、地方隐性债务等成今年重点风险防范领域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防范化解风险在今年亦被多次提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今年应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首先是要引导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王青指出,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风险隐患还比较多。在前期出台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重点加大针对房企的融资支持后,接下来的重点是要通过引导居民房贷利率持续下行,推动楼市尽快企稳回暖。这是恢复房企造血功能,防范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的关键所在。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最近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问题确实较多,也呈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特点。不过,相关部门依据市场化法治化的总体原则,已有效防范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扩大。当前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风险问题总体收敛。未来,监管部门还应做好住房租赁市场、房贷证券化产品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


在房地产相关风险之外,王青认为,2023年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还会在政策议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核心是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优化地方政府投融资结构,推动城投平台转型。“着眼于持续推进隐性债务化解,今年将逐步恢复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


此外,王青还指出,伴随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落地,今年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强化,重点在于要压实地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他预计,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还将会有一部分用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同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